儘管斷言 一個音符也不會改,柴可夫斯基 的 第一鋼琴協奏曲 在 1875 美國首演成功,接著在歐美各地 亦大受歡迎,甚至 一開始便惡評的 魯賓斯坦 事後也否認惡評過、並大力推崇;柴可夫斯基 後來在 1879 與 1888 也作了一些修改 (令作品更無懈可擊?),這便是現在我們聽到的版本。
蒼穹之下,人永遠都是微不足道,亦不可避免有無盡的局限。
我並不同意 柴可夫斯基 對 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的批評、說他是庸才卻被吹噓為天才…等等。
德奧一系的音樂傳統自命為古典音樂正宗,似是以意志、精神上超越 的表達為主,可能因此感官愉悅、旋律優美 並非最主要的追求。但在東歐斯拉夫民族一帶的音樂重鎮如 捷克、俄國 的音樂卻是 旋律優美 與 相對通俗。
無可否認 柴可夫斯基 是難以比肩的寫優美旋律的高手大師,但在德奧一系音樂傳統的角度下,這都似是稍次等近乎通俗音樂的作品。
這可能與中國古時雅樂俗樂的分別有些類似。
Chopin - Scherzo No. 2, Op. 31 (Rubinste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