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改革開放初期,曾聽過小有的、有學識有文化、外訪過、開明的有力人士談到進出口貿易買賣權力下放,地方企業與鄉鎮企業會有大發展時,這有力人士很有前瞻與智慧地談到,所謂鄉鎮企業大都是沒有文化的人,這些人不會講契約合約精神,合約執行時有錢賺便會執行,可能稍有虧蝕的話肯定都會違約不執行;真如其所料,有些年月強國的商業違約率超過 80%,不知現在會是怎樣……
又想起曾任跨國大企業駐臺要員的友人談到當地的營商風氣與人文特色,特別是南部,都有共同經驗與慨嘆大都是巧言令色,不守信約,說話如放屁,為求目的不擇手段,仍然保持著農民無產階級營商的特色……
可能這是數千年的傳統,農民大都生活在飢餓溫飽邊沿掙扎,所以是不擇手段……
又想起以往有所謂 「禮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的說法,但 禮 傳到日本之後卻似是實行到士農工商、全民之上。
無產階級農民扮讀書人,讀的卻是教人陰謀詭計、玩弄權術的古書,奪權竊國之後,結果讀書人知識份子遭殃,傳統文化經歷大浩劫,全民似是道德淪亡……劫難仍在持續之中……
很佩服上次談到的臺灣移民在新西蘭種植烏龍茶、創出一番事業,但卻並不欣賞其經營手法,直覺不會有太大發展……很有傳統中國人的勤勞智慧,亦很有現代中國人的急功暴利……不太有興趣嘗試是因為臺式烏龍茶就算產地不同,芳香回甘分別也不會太大,花 30 紐元 一兩 的價錢 不如買 臺灣產的 凍頂烏龍茶 算了。
笑死,所謂過度包裝便是這樣,華麗的重複包裝只有 50 克,即傳統的 一兩 多些,二兩不到,價錢由 30 到 80 紐元不等……傳統的功夫茶飲法一次便需約近一兩……
很懷念 傳統舊式的 茶葉商人的殷實經營手法,不尚花巧,茶葉或半斤或四兩用傳統紙包裝成四方模樣……
可惜傳統已經淪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