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堂 中醫診所

本生堂 中醫診所

2025年4月20日 星期日

肩週炎、網球肘、腳跟痛

最近頻頻見到一些綠色廣告,都是痛症患者現身說法,說怎樣身受病痛之苦,千方百計、多方嘗試醫治也無效,現在接受機能再生療法很快便痊愈……是常見的痛症、如肩週炎、網球肘、腰痛、腳跟痛之類……所謂機能再生,似是用一些儀器在患處照射、或按壓移動?並沒有太深入了解,但感覺似是大規模的商業推廣;按自己的了解與判斷,這樣的大規模推廣,能在短時間內吸納眾多為病痛所苦的病人嘗試一段時間,無效的話也能回歸寂靜前斬獲一筆盈利……




這類痛症病患人口眾多,西醫只能藥物止痛、物理治療,療效大多並不太理想。病人也會嘗試針灸或跌打,針灸情況會好些,對証的針灸治療會有短效,但常會反複發作,跌打大多效果不佳……

這類密集廣告會為眾多病患者帶來新希望……

過往的經驗是很多話得的、到最後都係唔得……所以如果不提出一些新鮮新穎的療法名稱,會很難取信病人,讓人嘗試……

諷刺地、我見過一些長時間受苦的病患,一聽見我說最有效是傳統的把脈開方、對証用藥,嚇到大驚失色,耍手拎頭,面如土色……原來是在試過各種治療後,也接受過長時間中藥治療,每天服用中藥感覺非常難受,但最後都是無顯著療效,對中醫藥是徹底失望懼怕……不想再服中藥……我只能慨嘆……中醫藥療效已這樣淪落……

其實、針灸推拿跌打只能算是輔助式治療,真正有效速效治療是把脈開方,對証用藥;無論是外傷或外感入裡引至舊患的痛症,主要治療都是要激活身體自身的自愈機制才能奏效與恢復。




2024.9.25 網誌《久坐腰痛?》談到形體碩大、經常腰痛發作的女碩士生,今天服藥,明天便能如常上學,是很好的案例。如果純粹針對肌肉組織、關節骨骼的治療,活血化瘀之類……便是抓不到重點,很難會有好療效。

過去千百年的經驗、長者在天氣轉時易發風濕骨痛,便是很好的提示。但一般人們甚至是同行都沒有外感入裡的概念,不會將所謂風濕骨痛與外感入裡一起考慮……中醫治療迷失到這境地實在令人無語。

想起約六七年前的一個案例,一年約四十多歲女校工被轉介到診,病人右肩肘痛症困擾多年,嘗試過不同治療,較有效的是針灸,但只能是短效,仍經常發作與症狀加重,因常會有搬抬的體力工作,感到十分困擾,熟人轉介下半信半疑到診。

我解釋免疫低下抵抗力弱會易有外感,但無甚典型外感症狀,外感入裡會引發不同的變症,很多痛症與風濕痛因此而起;服藥一週後信心大增,之後持續覆診約兩個月改善體質……

最近有轉介一年約五十病人,從事體力勞動工作,因右手肘前臂突發疼痛已停工個多月,自稱花了萬多元嘗試過不同治療,並不成功,聲稱他要開工,如能醫好他,他會很感激……結果一週後覆診,稱服藥兩天已能復工。

腳跟痛早期的網誌已有提及。




拙著《為何到最後,還足需要中醫?》提到人身處大氣之中,外感或外感入裡是多種病証與奇難雜症的主要病因,而典籍《傷寒論》已握要闡釋治療的精神訣要,可惜兩千年來不斷被誤解誤讀……

想起 禪宗溈仰宗祖師 溈山靈佑禪師 訓示弟子 仰山慧寂禪師:「只貴子眼正,不說子行履」。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美食天堂

香港曾經是美食天堂,現在肯定不是,但仍然見到有傳媒用這稱號大加炒作與發揮、炒作美食如煲仔飯、車仔麵、三餸飯、點心店、西多士……實在令人滴汗……更似是離譜的商業推廣炒作多些……

約半世紀前、幼年時期經歷過的年代是真的美食天堂的年代,是大量國內新移民帶同美食傳統與技藝移民海外的年代;香港以外、台灣、馬來西亞、檳城……也因大量的國內移民……成為約同時期的美食天堂。泰國越南更因近數百年的華南與潮汕籍移民成為美食國度。

美食天堂應該是指中下階層能輕易享用到美食的地方,上層高價美食到處都有、與老百姓日常生活關系不大。

隨著經濟急速發展、香港地小人多、地價樓價急升,環境不再,小本經營商販的美食多年前已逐漸消失……

台灣、馬來西亞、檳城……經濟也急速發展,但仍有充足寬裕的土地資源容立這類數十年不變的小商販傳統美食,到現在仍能看到類似數十年前香港的傳統美食。

仍記得約兩三歲時吃過街邊小販的北方湯丸、元宵,一小碗濃濃薑湯有兩大粒結實的元宵,小時候並不喜歡,覺得很辣,元宵不似湯丸軟糯、又大又結實,完全不想吃,印象深刻;可能不太適合南方口味,之後便沒再見過了,是長大後一次元宵節工作出差到青島又碰到。

令我印象深刻是一潮州攤檔只經營兩款美食,春夏經營外脆內軟的普寧炸豆腐,點浸韭菜碎鹽水,我並不喜歡;但秋冬經營的潮汕式蠔烙卻是我最愛之一,令我終生難忘,是外酥脆內軟滑、濃濃的蠔味、新鮮的芫荽伴碟更是畫龍點睛,可再沾點魚露或辣椒醬……

類似蠔烙的小食流行於閩南、潮汕、台灣、東南亞一帶,做法卻各有不同;香港、檳城流行的做法類似潮汕或廈門風格,台灣的是閩南廈門風格,整體偏軟,不像潮汕追求外酥脆口感。

隨著城市化急速發展,這攤檔未到八十年代便消失了;之後潮汕菜館逐漸普及……菜單上也有蠔烙,但製作卻令人大失所望,自八十年代至今近半世紀,算是較多上館子的年代,但從未碰過近似之前攤檔的美味;為了省卻工序,很多改用油炸方式,十分難吃與不健康……近年曾自己偶爾嘗試製作,都不成功,做不到外脆內軟,另外可能現在是海磯人工養殖,蠔的鮮味沒有了。

另外有一潮汕小食也是念念不忘,是豬大腸脹糯米,伴有栗子、東菇、蝦米,蒸熟後切片沾點惹味的甜豉油,還有一碗美味不咸的咸菜豬雜湯。印象深刻是經營者只說鄉下話、似是有點潔僻,長大後才明白可能是因處理的食材又髒又臭……

那時街邊攤檔的廣式雲吞麵,細細碗、雲吞也是細細粒;湯頭是香濃大地魚湯,雲吞細細但非常惹味,絕對不是急凍蝦大蝦中蝦;儘管細細碗細細粒,食完味蕾感覺是非常滿足;現在的所謂頂級名店、乜奀記物乜記完全不能相比,差得太遠!

另外一印象深刻的是一中年潮汕籍婦人一天只賣數小時的潮州菜粿,皮薄細緻,有筍肉碎餡、韭菜餡、椰菜餡、花生碎餡……非常細緻好味,這是大半世紀吃過最美味的傳統潮州菜粿。是有卓越手藝的家庭煮婦用自己一技之長幫助家計,令人敬佩……。現在是見不到有潮州菜粿,更不要說有水準或這樣頂級水準的……筍粿,花生粿,菜粿……唉,太美味了……😋😅

還有攤檔似是江浙一帶的移民經營,只賣豬肉、牛肉煎包,蔥花大餅,蔥花大餅是一層一層、多層重合伴蔥花、……新鮮出爐時我常會懊惱自己的私房錢太小了,不足夠大快朵頤盡吃三款飽飽捧著肚皮……😋😅,如果這是一百分,現在有的,類似的,是零光蛋!

以前的客家飯店、鹽焗雞、梅菜扣肉,是百吃不厭,非常美味;近三十年是每況愈下,現在是完全不行,似是雞與豬工業化飼養有關。

以前還會有些東南亞移民回港經營食肆,早期的水準還是可以的,像炒貴刁,與港式乾炒牛河,高水準的都是偏乾身的……現在已很難碰到,就算是灣仔的所謂名人飯堂的製作也是偏油的。

可能與自六七十年代,不斷有大廚移居海外,美食製作人才與技藝流失有關。

炒河粉是傳統潮式小食,叫炒粿條,流傳至東南亞、再回流香港、變成炒貴刁。想起八十年代末,一次出差汕頭,宴席最後一度主食,是菜脯炒粿條,感覺似是太簡單,與宴席不太匹配?上檯是白色河粉一片,伴有疏落芝麻大小的菜脯粒?結果卻是驚為天人,居然是我吃過最美味的炒粿條?

哈哈,美食天堂的點點回憶,在復活節復活了。😋😋😋😜


蔥花大餅



蠔烙


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吃貨的美味回憶

筍尖蝦餃、潮州粉果,不是家中能輕易複制的美味;甚至楊州炒飯也不是家中能簡單做到的,因為冷飯、用油、剩餘食材……加上專業技藝…等等複雜多樣的配合、似是食肆才具備……才能併發出的美味。

美味記憶似是一發不可收拾……有些家中的美味,卻是食肆做不到的。

有味飯,除了楊州炒飯,令我心動的有 客家黃鱔飯,但更惹味的、令我念念不忘的,也是有點魂牽夢系的、是 母親大人 的 芋頭柯飯、潮汕傳統的家常美味;從小到大都不明白什麼是 柯飯,只知道不是單純的炒飯;印象中是將芋頭與其他配料、如蝦米、冬菇、等等,放在飯面一起煮熟,令食材的香氣混入飯中,然後再落鑊混炒?……

除了蔥以外,母親大人 會放很多很多芹蒜?小時並不喜歡味道強烈的芹蒜,以為蔥便夠了。有一次 母親大人 真的只放了蔥,沒有芹蒜……我頓時發覺小了些什麼的,母親大人 便教導、沒有很多芹蒜,味道是差很遠的……從此我的味覺欣賞能力稍有開闊、開始能欣賞芹蒜的強勁美味……

雖然是天生吃貨,母親大人 才是我至親至愛的味覺啟蒙導師。

以往幫襯潮州館子,也常會點 芋頭飯、飯店菜單一般不會用柯飯字眼,可能怕人們不明白、又不好解釋……但與 母親大人 的 芋頭柯飯 實在相差太遠,沒有任何可比性……

母親大人另一有味飯傑作是 薑炒飯,因小時不吃辣,從來不吃。母親大人 為了引導我試試,會改為 薑蛋炒飯,因為我喜歡蛋與蛋炒飯、只放蛋和蔥……要到十多歲才願意一試,一試便喜歡,還要求放正常或更多薑茸……

這也是我現在會建議給病人的食物,至小一斤薑切碎炒飯……哈哈,病人通常嚇一跳。

有味飯另一境界,是西班牙的海鮮飯;更厲害的、應該是新疆、中亞地區的 牛羊手抓飯!

卑劣無恥的蠢蛋,儘管 加關稅吧、做巿作弊吧、偷詭拐騙吧、造謠抹黑吧、兩面三刀吧、離間親疏吧……

我吃美味的有味飯!😋😜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心有所系,好易中招

道家講無,佛家講空,都是希望修行者能擺脫心識記憶的束縛,做逍遙自在的人。

前些時候吐糟香港不再是美食天堂時,提到現在的蝦餃沒有筍粒……





記憶所及,約半世紀、未成年前、蝦餃已開始沒有筍粒……







記憶起點是童年一老式潮汕酒家、已不存在多年……蝦餃有筍粒有筍味有蝦味,潮州粉果半透明皮薄餡惹味、有爽口的沙葛粒、韭菜碎、肉碎、蝦米碎、油炸花生……一次能吃兩碟、每碟三個……最令我念念不忘是 楊州炒飯,叉燒粒蝦粒與其它惹味配料……之後才逐漸明白炒飯不是炒冷飯那麼簡單,是一門獨立的技藝,隨著長大與吃過不同食肆與不同的楊州炒飯,始終再碰不到那味道、是有點魂牽夢縈的味道……碰到的是每況愈下,被當作不重要的主食,不能像貴價菜賣高價、甚至加討厭的青豆紅蘿蔔粒炒埋一碟……






近年瀏覽 Instagram 見到一些日本中式食肆的炒飯貼文,有些懷疑炒飯技藝可能又失傳並流傳到日本去了……

最近在一舊區見到一頗整潔的點心店、門口的點心單居然有 “筍尖蝦餃”,心中猛然一醒,覺得不可能的……騙人的……

已數年沒有幫襯點心店……後來想想,試試無妨;於是找機會去吃了一次……點了筍尖蝦餃與一酥脆蘿蔔糕?一壺壽眉茶……

之前判斷是正確的,沒有筍粒、沒有筍的感覺,見到有三數點比芝麻還小的、可能便是筍尖……蘿蔔糕表面有脆漿、鰹魚乾、千島沙律醬……茶淡而無味……

快快吃完便走人……

哈哈,笑死……心有所系,又中招了。


風癩、蕁麻疹

哈哈,吃瓜之餘……也要回歸本業……




最近有轉介一蕁麻疹病人到診,令我想起數年前一段時間,有頗多類似病人,都是同一行業、是在飛機上工作的機倉服務人員,有男有女,都是蕁麻疹,病發期有長有短,有些已有多年,看西醫服用類固醇,但仍是輾轉病發,十分困擾……




先是有轉介一患者到診,治療效果甚佳,之後斷斷續續有同行業類似症狀的病人被轉介到診,才知道風癩、蕁麻疹是機倉服務人員的常見職業病。

風癩、是傳統的病名,很生動準確地描述了病因與症狀,是與風有關。可以想象機倉內狹小的空間,高效的空調與氣流轉動,多小時長時間吹風下,加上睡不定時,工作勞倦……從中醫的角度,抵抗力、衛外之氣低下失效,風邪外邪入侵,便會引發風癩症狀;是複雜多變的 外感風寒入裡 的病証之一。

西醫的角度似是 免疫系統病態亢奮 的一種症狀,類固醇外似無更好的療法……

中醫經典《傷寒論》扼要論述了外感入裡不同階段的治療、即所謂 六經辨証,卻沒有專門風癩、蕁麻疹的論述;但如能把握六經辨証的精神、這類病証是可以輕鬆有效地解決。





實在有幸能稍窺先聖一點門徑,為病患解決問題。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吃乾抹淨 與 對等關稅

了解中國近代史的,都會對現在烏克蘭的狀況有點感同身受,想起百多年前的列強入侵與欺凌……現在同樣是國策大政失誤,官僚貪腐賣國,為暗黑資本操控的鷹醬所乘,不自量力作馬前卒挑釁毛熊,戰爭令生靈塗碳,難以善終……國家資產更被暗黑資本吞噬,吃乾抹淨,似難有翻身的一天……喜劇演員發財了,同胞卻死傷慘重……

暗黑資本結合政權侵略收割落後國家與百多年前並無分別;背信棄義不斷東擴、蘇聯解體、收割數以萬億資產後,似食髓知味,利用烏作橋頭堡進一步肢解收割毛熊……

作馬前卒、替人作嫁衣、奮戰數年、山河破碎、傷亡慘重、人口凋零、資產被收割,還被追收五千億與礦產……真的是毫無道義,用完即棄,吃乾抹淨……




2025.4.2 川建國色厲內荏的全球對等關稅,被全球鬧爆……似是真的為重建自身製造業,實質似是精心算計,刀刀劈向兔子,要斬斷兔子經絡血脈……

精心算計以外,更善於偽裝,2018.12.1 在加拘捕人質扮自己並不知情,扮新冠疫情與自己無關,自己是防疫小白建議用消毒藥水殺病毒……

現在扮用對等關稅重建製造業……




不再講普世價值、民主自由、自由貿易……

對等關稅目的是封殺兔子所有對鷹醬的直接間接出口……

在工業領先時,為了傾銷,大力提倡自由貿易,甚至用武力逼迫別國打開國門通商……之後數十年產業轉移用別國廉價勞力生產,賺取天價利潤……到現在兔子的低中高端產業已然趕上,仿似自己全盛時期,自己產業卻已全然空心化了……便要掀翻桌子,築起高牆,不再自由貿易、普世價值……過去十數年想訴諸武力、圍堵、輿論抹黑、生化病毒戰、金融戰、科技封鎖……封殺兔子卻效果甚微……兔子現在已然壯大,無論是武力、科技、工業產能……

凭籍剩餘的國力與武力……對等關稅又是一次虛空造牌與極限施壓,目的是封殺兔子所有對鷹醬的直接間接出口,逼迫各國求饒退讓;鷹醬仍是大部份國家倚賴的最大單一出口市場,各國似要選邊站隊,孤立兔子,才有機會獲談判或關稅減免……哈哈,是索求零貿易逆差與美債能持續下去?新的欺凌掠奪手段?……





擴大對主要港口影響力,在全球主要咽喉要道、運河傍挑起戰爭與糾紛,加重兔子貨船港口稅,所有小額電商買賣不再免稅……這是要斬斷兔子出口貿易的經絡血脈、自己陷於通脹滯脹困局也在所不惜……

要將兔子的產能困死悶殺,全球經貿倒退下兔子產能更無出路……加重兔子通縮困境……新型病毒在俄烏邊境出現、似會向兔子擴散……

似是要在自己進一步衰敗前、全方位打爆誅殺兔子……繼續稱霸……

卑劣愚蠢的精心算計,在歷史的長河中,也仿似瞬間消逝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