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堂 中醫診所

本生堂 中醫診所

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

對社會越了解就越悲觀 (李怡 的 一分鐘閱讀)



李怡 先生 是香港 資深的 傳媒人 與 文人,所辦的 《七十年代》到 《九十年代》月刊 對香港 的知識份子 成長 頗有影響。雖然一向對他的 政論、評論 頗有異議,但對他十年如一日 所做的文化推廣工作 “一分鐘閱讀” 卻是很佩服欣賞。



 


昨天在收音機 聽到他的 “一分鐘閱讀”,題目 是 “對社會越了解就越悲觀 ”,覺得很好,引錄如下:


今天介紹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一段話:




 「悲觀者與樂觀者的區別,是悲觀者掌握的資料比樂觀者多。」





 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910年,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說家。其幽默、機智與名氣,堪稱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

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稱 馬克‧吐溫 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著名作品有《湯姆‧索亞歷險記》、《頑童流浪記》、《百萬英鎊》等。他閱世很深,曾說過,現實比小說更荒謬






這裡引的名言,主要的表述是對人類社會的悲觀,也就是說,對社會越瞭解,就越知道人性的醜惡。動物的叢林世界在飽腹之後不會覓食,極少襲擊同類,也沒有性強暴。只有人類社會在權力、金錢和性關係中打轉,種種惡毒的手段是動物世界沒有的,也是小說家和戲劇家想像不出來的,因此掌握社會的資料越多,人就越是無法樂觀。





這是 馬克吐溫 作為小說家對人類社會的瞭解。哲學家 叔本華 則從哲學上得出類似的看法。叔本華認為,人因為永遠追求無法滿足的慾望,因此也就永遠無法擺脫其痛苦的本質。無論一個人是樂天派還是悲觀派,都不能擺脫這種無法滿足慾望的根本上的痛苦。因此樂天派只是對現實的躲避,是自我欺騙所造成的假像。




但吊詭的是 在現實生活中,樂觀正向的人 似是 更能享受生活、更大機會成功 與 更受人歡迎;可能是 樂觀正向 的人 有更大的動力 前進 與 更能感染他人 一起前進?


樂天派 不一定是 對現實躲避 或 自我欺騙,而是 諺語 所說 “hope for the best and prepare for the worst”,用 正面的態度 去面對 現實與人性 的 醜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