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堂 中醫診所

本生堂 中醫診所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中醫業界的現況

目睹現在中醫學術的「變質」與「困境」,很希望自己近20年親歷的見解、能有助促進中醫學術界業界作有效改革,令傳統中華文化偉大並有確切療效的中醫學術能有真正翻身的機會。 





香港三大院校每年培訓約七八十位中醫畢業生,每年高考畢業生赴國內修讀中醫學位似有約百人或以上,香港每年中醫執業試只有約二三百人獲通過,香港累積有中醫學位但仍沒有通過執業試的亦似有過千人。香港真正執業的中醫人數估計約有一萬人。 但遺憾這約一萬位執業中醫、除了在公營機構工作的小部份有穩定收入外、大部份在私營工作或開業的都遭遇或多或小的困難,是生意不足工作不足收入不足的困難。 

在七八百萬人口裡有一萬位中醫提供服務並不算多,為何會有工作不足生計困難?如果我們願意面對現實查找原因的話,會發現現代院校教學訓練出的中醫療效實在不行,是整體的不行。包括所謂博士級專家級教授級也不行,都是迷失在過去二千年中醫學術含混複雜的語境與概念之中,把握不了中醫學術在現代社會作為醫療體系的治療核心精要,結果是療效並不確切與難以被信賴。等而下之的是按西醫的概念使用中藥,按個別中藥效能對應病人的症狀開藥方,並不是中醫學術核心的整體治療,結果亦是療效不佳與難以被信賴。 

中醫學術自古傳承並不順利,朝代更替,戰亂頻仍,典籍散失,傳承中斷,等等情況是不斷地重複。明代是最有機會正確地整合中醫學術的年代,但很可惜國運並不夠長,明末瘟疫流行症狀急迫更令中醫學術的發展誤入歧途,以寒凉藥簡易直觀地針對高熱症狀治療的「溫病學派」自此興起並成為主流至今,已是數百年。 溫病學派以寒凉藥針對高熱症狀的治療猶如現代西醫以退熱藥治療熱症,並不能治愈熱病,最多亦只能緩和症狀或令病症轉為慢性,並衍生出更多複雜難解難治的後遺變症。 

解放之後中醫學術界的建立與組成是兼收並蓄,教材的編寫亦包容中醫自古至今演變的不同流派,儘管高舉中醫學術的核心「整體治療」與 「辨証論治」,但卻沒能真正把握「整體治療」的完整確切含義,只能是墮入過去二千年中醫學術的含混複雜的語境與概念之中,把握不了中醫學術的核心精要,結果療效亦不可能確切與被信賴。 

中醫學術是研究人體自我治療自我修復的學術,包括調動現代認知的人體「免疫機能」的學術,是完全能夠有效地快速治愈「新冠病毒感染」與類似的流行性病毒感染,並完全可以按病毒的致病特性制定方藥,生產專用治療「新冠病毒不同變種感染的中藥成藥」,供內需與出口,低調地參與解決全球性的新冠病毒感染問題。但國內專家所擬定的方劑卻沒有這樣的水平與效能,亦因此所謂防疫是要完全倚賴西藥「疫苗」,國內外的西醫藥壟斷寡頭們仍不斷地投放資源,研發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新藥」,可以簡單解決問題的中醫藥卻被投閒置散 。 

現在的中醫學術研究已完全偏向以「研究西藥方式般研究中藥的成份與效能」,現在的中醫院校的院長或領頭人主事人已逐漸改為聘用中藥研究的藥物學專家,而非對傳統中醫學術有真正識見學養的中醫。 

研究發現「青蒿素」只是西醫藥物學方面從傳統藥物尋找資源的一個發展方向,因發現「青蒿素」得諾貝爾獎與傳統中醫學術發展並無半點關系。從陰謀論的角度出發,頒諾貝爾獎給「青蒿素」的發現更似是誤導與鼓勵中醫藥的發展走入 「廢醫存藥」的死胡同。 

中醫學術並不是 「微觀科學」,卻是過去數千年中華大地的中醫先哲先賢們,基於「天人合一」 與「整體概念」研究人體 「病態失衡」的規律,與自身本具的 「自我修復治愈本能」的規律,並以本草藥石調整人體的「病態失衡」,加速與協助人體「自我修復治愈本能」的「治療之道」。現代才有認知的 「免疫機能」類近傳統中醫的「正氣」,是中醫治療學術自古的核心課題。人類的「自我修復治愈本能」在過去千萬年並沒有明顯的演化改變,亦因此中醫治療學術在過去數千年似是千年如一日並無大改變,亦因此容易被誤解為沒有進步的古老傳統學術。 

人類對「天人合一」、宇宙萬物與人體的「整體概念」的理解是隨著人類對宇宙萬物與人體的理解進步而進步,這亦應該是中醫學術的發展方向,而不是把傳統中醫學術放進「科學」 的框架內,被微觀科學肢解,或誤認為以微觀科學了解中藥成份效能便可以取而代之。這是近百年中醫學術界業界所憂心不已的「廢醫存藥」,卻是越來越接近現代實況。 

人體病患時除了需要 「內在力量」治療、即人體「自我修復治愈本能」的發揮,很多時亦需要「外在力量」治療;如骨傷接骨、孕婦分娩接生、等等,這方面傳統中醫人手操作是有一定的局限,是到近百年西方微觀科技的發展興起令西醫在 「外在力量」 治療方面取得極大突破,這是傳統中醫學術難以比擬的。 

中醫治療因近代的國勢衰敗與中華文化的衰落而被「嚴重低估」,中醫學術也因太超前早熟令至自古的傳承有很大問題,亦令至療效參差與不易被信賴。 西醫治療卻是因科技發展急促地改變現代人類生活而被「嚴重地高估」,商業資本的滲入主導亦令西醫治療常從盈利的角度出發,治標不治本,強 「不能」為「能」。結果便是令現代人普遍體質下降,免疫低下,「無症狀受感染者」已是人群中的主流。 

儘管微觀科技近兩百年的急促發展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但人體是經歷過億萬年的演化而成,由無機原素、至有機蛋白、至單細胞……、演化而成複雜難解的人體,是可以類比大宇宙的小宇宙,並不是發展近兩百年的微觀科技可以輕易破解。 中醫西醫應該是各展所長,疾病需要人體「內在力量」治療,便應該以中醫為主。疾病需要「外在力量」治療,便應該以西醫為主。 

西醫並無藥物殺滅病毒、治療不了病毒性感染的傷風感冒流感或類流感或新冠,減輕或針對症狀的療法會大大打擊人體抵抗力或免疫機能,甚至引發免疫系統病態亢奮諸症;這亦是過去多年被人垢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根由,這類病症粗略估計佔現在病症求醫約五成或以上。 中醫藥卻是能針對病毒性感染的傷風感冒流感或類流感或新冠、提升抵抗力免疫力、並能無副作用後遺症地快速治愈。 
 
中醫學術的現代研究發展應該是從「中醫西醫互釋」的方向出發,亦即是從中醫與西醫以各自的角度互相解釋,查找對方的不足與長處。這樣的深入研究才可令中醫學術更能被現在醫學語言概念解釋得清楚明白,亦因而更能發揮確切療效。「中醫西醫互釋」亦能查找出中醫西醫各自的強項與各自的不足,令中醫西醫在疾病治療上能更好地分工。 

拙著《為何到最後,還是需要中醫?》便是以「中醫西醫互釋」解釋了現在廣為人知「無症狀受感染者」的成因,解釋了以西醫藥針對局部症狀治療「外感疾病」的禍害,解釋了現代病患人群主流的「免疫系統病態亢奮疾病」的成因。 如果中醫治療能提升至應有水平,輕易治愈病毒性外感與免疫系統病態亢奮諸症,中西醫便更能合理地分工,並能大大減輕公共與個人的醫療支出。 

「中醫西醫互釋」是傳統中醫學術發展的一條出路,能更客觀地令中醫西醫合理分工,並能大大改善國民健康,大大節省國家人民的醫療開支。令中華文化中醫學術更能在全世界開展應有的影響力。 

儘管現代的中醫教學已失卻傳統中醫學術的核心精要,失卻療效,但卻有兼收並蓄,學員對傳統中醫各家學說都能有基本了解,只要再進一步掌握到「核心精要」,那中醫專業畢業生們都能具備良好的治療效能,能快速有效治療各種 「外感疾病」、「流行病毒性感染」、包括「新冠病毒感染」。在有確切療效下,便可改善病患對中醫治療的認受性與信心,長遠解決工作量不足收入不穩定的問題,並能逐漸取代西醫療效不佳的疾病治療。 

中港兩地近年並沒有小投放資源在中醫藥發展,但如果認知與方向錯誤,那資源投放越多,越會是積習難返。 

最後分享一場精彩音樂會: 

Britten, Fauré & Dvořák //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 Sir Simon Ratt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