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堂 中醫診所

本生堂 中醫診所

2025年11月25日 星期二

臨床活用 傷寒論(經方)的思路與方法

仲景 先師 在《傷寒論》原序中提到「《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




根據以上原序所述,經方能治愈大部份疾病(指外感與外感入裡引發與想關的疾病、佔現代社會的疾病約五成以上,需引發、激活自身免疫才能完成治療的疾病、亦是中醫治療的強項),但歷史的發展卻是自金元以後,人口急增,戰亂頻盈,疫病、急性熱病頻發的年代,經方的傳承與理解似也發生很大問題;醫者似未能以經方解決病人急迫的熱病,產生了古方不能治今病的疑惑,於是寒涼滋陰學派、溫病學派大行其道,企圖以寒涼藥簡單直接地解決急性熱病,影響持續至今。





 
數百年間引發不小疑問,溫病學派強調疫病的傳染性是功不可沒,但治法卻引發很多異議。用寒涼藥治高熱仿似現代西醫以退熱藥治高熱,多年來被譏諷為「治標不治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現代幼兒外感高熱,父母都會急忙帶看西醫餵服西藥退熱,常會有熱退後復熱…………古代疫症高熱,醫者也會有急忙用寒涼清熱藥退熱……熱反不退…………)
 
十八世紀 源元凱《溫病之研究》提到用《溫疫論》理法治療疫病、急性熱病效果並不佳、不治而死者眾,反而按宋代《嶺南本事方》循經方用藥卻療效甚佳。
 
近代名醫 祝味菊 循經方治急性熱病也是療效甚佳。
 
清末民初「嶺南四家、傷寒四大金剛」醫案也有記錄循經方方藥治療鼠疫、急性熱病、疫病。
 
清末名醫 陸懋修,認為急性熱病是病邪猛烈、剎那已越過太陽,進入陽明高熱,但仍是在經方所涵括的六經之內,經方完全可以 標本兼治地 快速解決。




 
可惜以上並沒有影響近數百年中醫發展的大潮流。
 
過去千百年間,經方的多方理解與誤解、令應用似是被疑惑與收窄了。
 
只需研究參考以上的異議者,恢復經方應有的應用范圍,便會有 臨床活用經方的思路與方法 的無限靈感。

這也是我的體會,盡錄於 2020 出版的拙著《為何到最後,還是需要中醫?》








《陽春白雪》琵琶獨奏:衛仲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