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爭 是 項羽 與 劉邦 的爭鬥,雖然最後項羽失敗了,但二千年來,人們的評論似是對項羽感到懷念與可惜多些。
項羽(前232-前202)、劉邦(前256-前195),公元前 209/208 年 起義反秦時、劉邦已是 48 歲,項羽只有 24 歲。在那個年代、平均壽命不到 50 歲,48 歲已算年老長者。
中國古代的教育相比現代的「虎媽教育」完全不同,似是合理、平和自然、開心高效得多。教育兒童早期是「灑掃庭廚」、「與人應對」……,其實是教導孩童照顧自己、與別人相處的能力……,這些最基本之後、才是「行有餘力,習文…」,才是按照性向,修習不同的學問……。
結果很多在年少時已能按照自己的性向「野蠻生長」,成為「參天大樹」,如三國時期的 諸葛亮、孫策、孫權、周瑜……,都是年紀輕輕,便有出色的表現。
現在日本的國民幼兒教育頗受中國古代教育影響,10 歲以下沒有功課作業,學習都是通過遊戲,包括學習照顧自己、與他人相處。中國古代傳統的「琴棋書畫」仍然受到很大重視並有系統的傳承,傳統的書法教學得到很大重視。
書法並不是寫字好看而已,而是能訓練學習者收斂神氣、凝神定志……,從而能更容易遇大事而波瀾不驚…、專心致志…、能更好地按自己的性向「野蠻生長」,並能更大機會成為「參天大樹」……。在古代是要書法不太差的才能當官。
「虎媽教育」卻是以虛榮的錯覺與幻象作為目標,強迫幼兒向這些目標發展……,如鋼琴家、音樂家、駕駛帆船、跆拳道、游泳、各項運動……,罔顧幼兒的性向、意願與身心狀態……。
見過很多幼兒的學習訓練時間表密密麻麻,比在職的成年人更忙……,這需要投放鉅資……,亦摧毀了幼兒的獨處與自發玩樂時間、影響了身心發展、更摧毀了最重要的好奇心與探索事物的本能……。
就算原來是有音樂天賦的、在不是出自內心自然自發的「野蠻生長」,而是強加不當的摧谷訓練,好樹苗亦會被扭曲成為小盆栽,而不是自然成長的「參天大樹」、成為大音樂家。
人都會有多方面的才能、到底是向那一方面發展、科學、文學、音樂、運動……,其實更應該順應自然、按自身的性向、際遇……發展,才有可能快樂生活、「野蠻生長」,成為「參天大樹」。教育幼兒照顧自己、與別人相處,才是最重要的基礎。
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小時了了」,是成年或後期才會厚積薄發、有所成就、有所表現。現代的「虎媽教育」卻是要「贏在起跑線」,在一開始便是主觀強加的密集訓練、摧毀幼兒的身心好奇心。
例如「公文式」的機械白痴訓練,毒害幼兒,完全是出自沒「安全感」的錯誤出發點。
沒「安全感」、「贏在起跑線」、「虎媽教育」……不可能發展出優美動人吸引的琵琶音樂……
「好玩」、有趣、動人……的 琵琶古典 中講述 楚漢相爭 的有「霸王卸甲」與「十面埋伏」,更多人知道的是「十面埋伏」,是講述 劉邦 十面埋伏、戰勝 項羽。
我個人是喜歡「霸王卸甲」多些。
百聽不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