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堂 中醫診所

本生堂 中醫診所

2024年9月19日 星期四

中醫師 與 包粽大媽

哈哈、笑死……

忽然想起 包粽大媽 與 中醫師 其實很似、都覺得自己的製作或醫術與別不同,有秘訣是別人想不到或忽略的……

端午期間在網上見到過百種教授製作粽子視頻,主要來自台灣、然後才是香港、國內、甚至星馬;都似是有家傳或自創的獨門秘技,除台灣一家用鮑魚做餡很吸引外,目測其它的都是存疑,要嚐過才可判斷。





端午節前數月經過一固定粽子專賣攤檔,標榜正宗廣東肇慶粽子,全年營業,有點浙江嘉興人長年吃粽子的風格。對肇慶粽並無印像,只知道是個體特大、稱作龍舟粽或裏蒸粽,似是米飯多多,從來沒太大興趣。

攤檔的大媽見我饞嘴為食的模樣,便大力吹噓推介……理智稍迷失下也想試試裹蒸粽……大媽說裹蒸粽太大、一個約三四碗飯大,要訂製,要三四天配料、加製作需約一週,要我交換手機號碼,製作好再通知我。當下可以試試其它咸肉粽,一樣好味;我買了一隻花生紅豆咸肉粽,充滿期待,回住處馬上煑吃;有約兩碗飯不到大小,花生紅豆毫不軟糯,頗硬,沒有關鍵的軟糯肥肉,只有一塊干柴瘦肉,有點怪味,我嚇了一跳,全隻丟掉有點浪費,唯有只吃糯米部份,還要分兩餐。

翌日晨早致電大媽取消裹蒸粽訂單,大媽頗為失望……

大陸自解放後,美食傳統近乎斷絕有數十年,要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才急起直追,台灣卻是自解放後有大量大陸移民,帶著原來的飲食傳統,原來大陸南北各地的包粽子傳統也集中在台灣各自發展,種類繁多……,教授包粽子視頻也最多。

馬來西亞華人與土著混血的 娘惹 也承傳包粽子傳統,並加入一些香料,藍花,等等,創出別具風格的娘惹粽子,色彩特別……




我還是對母親大人的潮汕雙併粽子最有信心。


中醫學術發展至秦漢,已自成體系,核心其實是激活與協助身體的免疫與自療機制,可惜經歷魏晉南北朝數百年戰亂,承傳似已湮沒;唐宋時期似是努力從殘缺的經典尋回理論的核心訣要,但頻繁戰亂又再多次打斷……金元時期四大家按各自的禀賦與認知嘗試從殘缺的經典與樸素的醫理各自發揮,卻沒能全面的恢復傳統醫學的核心訣要;醫家們都似是很有信心,認為自己的理解與治療最恰當,現實卻並非如此,似是瞎子摸象,各得到傳統核心訣要的不同片面。

包粽大媽也似是按自己的認知傳承與喜好包粽子,也認為自己的製作與眾不同,現實也並非如此,真正好味的也是各有所偏。

雙拼粽子己是很全面的嘗試,但也只是接近而已。

如拙著《為何到最後,還是需要中醫?》所述,能快速治療外感,高熱,久咳,新冠,等諸多外感症狀及變証,與外感入裡引致的奇難雜症,才算是接近傳統中醫核心理論精要的頗大部份。




儘管如此,也只是人體疾病的一部份,另一部份不能靠激活或增添自身力量恢復的,便需要外力,微觀科技,那便似是西醫藥的強項;之前 2021年8月18日 網誌 “香港電台「一分鐘閱讀」講述《為何到最後,還是需要中醫?》” 有簡要論述。

拙著《為何到最後,還是需要中醫?》中提到「外感入裡」是免疫系統病態亢奮諸病的主要成因,這類病人估計約佔現在地球人口十分一以上……西醫卻說病因不明,亦不承認有「外感入裡」……

病患人口眾多,影響巨大,能提出理論解釋病因,並能提出合理有效治療方藥……對醫學與人類健康是有莫大貢獻……是應該被提名甚至獲頒 醫學獎 的。

本具獲醫學獎的才能,卻被虛榮愚昧顛倒夢想逼迫操練成為 三流鋼琴家 或 敲擊樂家……實在是暴殮天物,害人害己……




Vivaldi - Violin Concerto in A Minor RV35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