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堂 中醫診所

本生堂 中醫診所

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肚痛帖 張旭 自醫的徬徨



很多人 身體不適 並不馬上求醫,會自己嘗試解決;可能為了節省,可能覺得小毛病自己可以解決;亦可能覺 得好醫生不多,不如自醫,近似古人所說,“有病不醫,常得中醫” 吧;這亦是人之常情,所以 古已有之。




 
 




古代的書法家 都善於將 負面的情緒 化作 不朽創作;著名的 如 王羲之喪亂帖》、顏真卿祭姪文稿》;開博客的 第一篇 王獻之 的 《新婦服地黃湯帖》與 今次  “草聖”  張旭  (658-750) 的《肚痛帖》卻是因 病痛 而 寫的書法: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冷哉








中國文化的一個強項,是千多年前 古人 所寫 所說的、 現代人看 仍頗能 清楚明白:「忽然 肚痛 難忍,不知病性 是寒是熱,想服用 大黃湯,應該 寒熱 都可以,如何是好呢?應該不是 寒性 的 肚痛! 」








神農本草經》將 大黃 列入 上中下 三品 中的下品,原文:「大黃,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生山谷。








大黃 是 猛烈的瀉下藥,對於腸胃積滯 引起的腹痛,是有幫助的;古人與今人一樣,生活上都具備一些醫學常識;張旭 亦然,然而 張旭 始終不是 專業醫生,他知道 大黃湯 對 無論寒或熱 類型的 腹痛 都應該 有療效,但 是否應該服用大黃湯,仍然不大肯定,心底裡 似是知道 除了寒熱以外 應該還有 其它考慮因素,最後似乎肯定自己是熱証;但最終 有沒有服用 大黃湯,我們不得而知;從 整幅 書法 看,先工後草,先緩後急,可能 不需服 大黃湯 書畢 已能馬上如廁。








大黃 屬寒性,但卻能 在與其它藥物配伍後 應用於 寒熱不同的病症;除非便秘多天,否則忽然腹痛難頂 便馬上服食 大黃相關藥物 並不適宜;現代有人 提倡洗腸排毒 達至 健康長壽的做法,著名的 如 宋美齡、嘟姐;古今亦有極小數 有識之士 提倡 服用 大黃養生;但從 個體醫學 的角度、傳統中醫的角度,是應該 按個人的身體狀態而定;因 一種藥 有某些功效 而應用於所有人 或 某些需要這些功效的人  的做法、 與 中醫辨証論治 的精神 是相違背的。




 




張旭 是一個很有個性 的歷史人物,生於書法世家,母親 陸氏 是 初唐 大書法家 陸柬之 的侄女,亦是 大書法家 虞世男 的外孫女,他自己亦是 沉迷 於書法,個性奔放;傳說他見 公主與擔夫爭道、又聞鼓吹 而得 筆法 之意,看公孫大娘舞劍 而悟 草書之神;好酒,常大醉後呼叫疾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髮蘸墨書寫,人稱 “張顛” 。







沒有 自身的沉迷,與 條件環境 的具備,很難想象 張旭 能在書法上 有所成就。







其它技藝亦然,沒有 沉迷、悟性、臨証、典籍 或與 師資,亦很難 造就一個良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