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都會有一些 隱士式、先知式 對金錢與物質生活 看輕的思想,但角度卻頗有不同。
梭羅 認為 承受產業 有如 負軛的奴隸、或 無時無刻惡待自己的苦行僧……奢侈品,以及許多所謂的 生活舒適,不僅不是必不可小的,而且對人類進步大有妨礙(這恐怕是指 精神上、靈性上 的進步而言)……古代 哲學家或最明智的人,外部生活比誰都貧窮,內心生活卻比誰都富有……
他的想法在現代社會、恐怕不會有太多人可以完全接受;但他所表達的精神、不為物欲金錢所勞役,過豐盛有意義自己樂過的生活 卻是現代人的夢想與趨向……
中國古人對物質財富也有不同的看法,元末明初有位高人 朱升(1299-1370),朱元璋 起兵後 曾拜訪過他,朱升 給他的建議是 “高築牆,廣儲糧,緩稱王”,後來 朱元璋 成就霸業,開創明朝。
元末飢荒,有人趁糧荒高價謀利,朱升 寫了一篇出名的文章,勸人平糧價救民,其中也有談到金錢財富。
他說:「《易》曰:“崇高莫大於富貴。” 天以是偏賦於汝,亦豈無意哉?奈之何其不善用也!」頗能說明 古人認為 財富是福分,天賜的因素居多,但人們卻常不能善用上天所賜的福分。(梭羅 似認為 管理善用財富資產 是苦差、奴役,因為人實際生活所需甚小。)
善用並非指投資升值,而似是指對財富擁有者在生時 得到最大的回報意義、如人道救世;他認為 飢荒時高糧價謀利所得金錢有限,但如能平價,卻能救人無數。(這稍似現代一些超級富豪提倡生前死後盡捐裸捐所有財產)
他提到積蓄財富對當事人的虛幻無用:「佛書言,積財不散者,自己無分,五家子有分。五家子者,水也、火也(水火似指天災人禍)、盜賊也、縣官(指朝廷、政府)也、惡子(指親人)也。」
之後 五家子 一詞頗常被人引用。
Rameau - La Villageoise, Le Rappel des oiseaux, Tambourin - Gilels studio & liv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