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堂 中醫診所

本生堂 中醫診所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玫瑰痤瘡、酒渣鼻 的 中醫治療



親歷過 一次 小見 但 頗為震撼  的 醫患 對決 場面;一頗有名氣 名門嫡傳 的 皮膚科中醫 治療 一 年約 四十 的 酒渣鼻病人;是 典型 的 中期 症狀,鼻頭 一片呈 紅色,面上 多處 亦呈 大小不一 的 紅班 與 疹,但並未去到 最後期 鼻贅肉期;中醫 把脈 開方後,病人開始 提出,說 已看了近一年,反反覆覆 並無任何好轉,而且 精神胃口 日差,醫藥費 負擔 亦不輕,到底 是否能治好?

病人之前 亦嘗試過不小 中西醫 無效,這裏 已是 最有權威、最可信賴 之處,他應該是 滿懷希望地  醫了近一年;症狀 影響到 外貌儀容,內心 的失望  與 焦躁 可想而知。
 
權威中醫 頓時 面色大變,可能 很小碰過 這樣的質疑,更是 還有其它人 在場;反質問 病人 說 我叫你 戒口 你有沒有 做到呀?、、、,病人說  你說戒口 要 戒 海鮮、雞鴨鵝、牛肉、 煎炸、老火湯、水果、生冷、、,按你的清單,等於什麼都不能吃、、、。、、、、、、







酒渣鼻 西醫 病名 是 玫瑰痤瘡 (Rosacea),西醫 的 微觀診斷說  病因不明,表現是 面部血管 運動神經失調,病發後 在皮損中 可找到 毛囊蠕形蟎。中醫 將病因 主要 歸之為 濕熱 內蘊腸胃、上攻於肺、外感熱毒 等等,以往 病發的人 多嗜酒,酒 在中醫的角度 是 濕熱之物;但現在 病發的人 很多並不喝酒。我曾翻遍 古今 關於 酒渣鼻 的 中醫書,都是 陳陳相因、互相抄錄,了無新意,與 權威中醫 所用的方法 基本一致,但卻 不可能 治愈這病。
 
之後 我終於碰到 自己 第一個 酒渣鼻 病人,亦是中期症狀,表象 當然 是 濕熱,但病人體質 並非 濕熱壯實;再現代式的 西為中用,毛囊蠕形蟎 在皮損 應該是 結果 而並非原因;這亦是 免疫受損、正氣受損 的結果。
 
治療 疏方 每週兩次,每方三帖藥,日一帖,每週停藥一天,結果 在第 7、8 次時, 面上 最礙眼的 紅班 潮紅 退去,餘下 一些 疹點,病人 大為興奮雀躍;再繼續 治療 到第 27次,疹 亦大致退去 與 近熟脫,已然痊愈。
 




相關文章:


2015.1.31《玫瑰痤瘡 看中醫還是西醫?

http://bensenten.blogspot.hk/2015/01/blog-post_31.html


2014.2.5《濕疹 的 中醫治療

http://bensenten.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5.html


2014.2.17《戒口?

http://bensenten.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17.html


2015.4.23《中醫治療 小兒濕疹

http://bensenten.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23.html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怎樣面對 傷害過自己 的人




一向喜歡讀 宗教方面的書,猶太教、印度教、回教、基督教、佛教、儒家、道家、、、;有人說:科學求真、宗教求善、藝術求美;是出於 求善離惡脫苦 的渴求。




 
其中 尤其喜歡 的 是傳統的 儒釋道 與 基督教,特別是佛家 的 宇宙觀、世界觀 是非常科學;佛家講 心識、意識 比起 西方 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 早一千多年、亦比 現代心理學 所講的 潛意識  複雜、全面 得多。《西遊記》裏, 唐。玄奘 (602-664)  法師 所取 的西經 便主要是 印度佛教 發展至 中期 瑜伽行派 的經典,所著重的 便是 人 潛藏內心 複雜 的心意識;佛洛伊德 於 1899年 出版 成名之作 《夢的解釋》,才是西方心理學家 講 潛意識 之始。




 

佛學中 最喜歡的是 禪宗華嚴宗,但 經歷多年 的 歷史跌蕩,中土 大乘佛教、亦即 “北傳佛教” 的 “修行次第” 很多都 似近失傳。近數十年,佛教佛學 在 西方 智識份子 與 中產階級 中 頗為興盛,並非是 三大系統中 的 中土 的 “北傳佛教”,而是 “藏傳佛教” 與 東南亞傳統的 “南傳佛教”,主要 便是 因為 這兩大系統 的 修行次第 保全完整、易接觸到、易於從學;並且 合資格、有經驗 的 教學 傳教 高僧 或 人士  充足、大備。




佛教 是實踐的宗教,缺乏了 “修行次第” 的訓練,便會出現 如 現在 很多人讀 金剛經, 隨口能念:一切有為法,如 夢、幻、泡、影,如露 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但 日常生活中 卻難以做到。





最近 有機會 學習實修,有幸 可以學習 “南傳佛教” 的 四念處,開始有點醒覺,亦更加 明白 實修的重要,再重新看看 《阿含經》或 南傳 的 《四部經典》,才領悟到 內容 完全 是 實修的指引。





在上一次 共修後 的 分享 中,有 初接觸 佛學 與 坐禪 的 同學 提出 不知應該怎樣 面對 傷害過自己的人,意指 心中 會頓然生起 的 嗔怒、不憤。
 
這是 一個非常實際 的問題,亦是 修行者 最實在、最真刀真槍 的挑戰。
 
我只能分享 知識上 理論上 的一些建議,很大機會 自己並不能 坦然做到 亦不完全同意。我說 按 佛教 因果 報應 的理論,對方傷害了你,做了惡事,他會有自己的果報;另外,實修 便是 訓練 自己 能活在當下,過去的事已經過去,毋須糾纏,將來的事仍未到,亦毋須擔憂;此外,按 果報理論,自己 被傷害 是 過去惡業 的結果,隨緣消舊業,自己 便更能 欣然面對。這亦是 達摩 二入四行論 的說法。
 
之後 有一位資深 而 亦是我 常樂於親近 的同修 提出 他不同意 我消業 的說法,他提出一更正面   的說法 是 應該 當是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 不喜歡 被反對 的習氣 隱然升起,我立即澄清 消業 只是 理論的說法,並非自己的觀點。

導師 之後 提出 最重要的 是 不帶嗔心,這其實便是 實修 是否得力 的 驗證。








想起 藏傳佛教 有些更有趣 的理論,藏傳佛教 最重視的 一部經典、 寂天 (Shantideva 八世紀) 論師 的 不朽名著 《入菩薩行論 Bodhisattvacaryāvatāra》中 的說法,(希望沒有歪曲原意):
 
如果 一個人 用木棍 打你,令你痛楚 的 其實 是木棍,為何 你不嗔怒 木棍,而嗔怒 持棍 的人? 你說 因為控制木棍的 便是 那人,但再進一步思考,這人 亦是被心中 的 無明 所控制而犯下惡業,亦非一自由的人,嗔恨的對像 是否應轉為 控制那人 的 心中無明? 而且,沒有 你敏感脆弱 的身軀,苦受 亦不會發生,你是否 亦需嗔怒 自己 的身軀?
如果 你 被火灼傷、被蜜蜂針痛,你不會 嗔恨 火 或 蜜蜂,因為 這是 他們 的本性;行惡 亦是 心為 無明 所控制 的惡人 的本性;嗔恨 惡人 亦如 嗔恨 火、蜜蜂 或 令 你受傷的 蛇蟲鼠蟻 般 無理。

藏傳佛教 中《修心七訣》 或  《修心八訣》亦有一些 同樣積極 與 類似的 說法,亦是 剛才 提到 資深同修 的說法;人的性格性情 只有在 逆境之中 才可能有進步,否則天人都可以成佛;但世上不會有人 無緣無故 耗費 精力時間 為你 製造 逆境;所以 耗費 精力時間 為你 製造 逆境 的人 是你的 恩人;他們行惡,造就了你的逆境,造就了你的進步,將來 更會因行惡 而有果報。
 
在 因果理論 的 源起國 印度,千多年來 都有 惡人 以 因果理論 行惡;他們用 因果理論 去合理化 自己 對他人 所行的惡事,他們 會說 我對你 行惡 是你以前 所行的業 的果報,請你 欣然承受 吧!
 
更有人 會為了 掩飾 事實的真相,散布謠言,你不能與 這人 溝通的,他不會聽人勸的;為了他好,只能在他背後 發功,逼他 做對他有益的事。傍觀 好事 之人 便為 表面可信 的 假象 與 為善之心 所蠱惑,可憐 被圍堵 中傷 的人 連辯白 的機會也沒有。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常繞心中的 一套電影




喜歡看電影,亦看過不小電影,但有一套港產片多年來時不時會在腦海出現,揮之不去,間中亦會翻看;是 羅卓瑤導演 1993年 的 電影 「誘僧」:






記得以前在網上見過一張很好的劇照:是 主角 石彥生 (吳興國 飾,太子建成 下屬 武將) 的 母親 (盧燕 飾),在 玄武門 事變後,訓令 石彥生 不得侍奉 不仁不義 殘殺 兄弟子姪 之君 (李世民),不怨怨相報,不郁郁輕生、、、,然後為免成為兒子的負累而自殺;石彥生 跪於墓前, 公主紅萼(陳沖 飾)在傍等待著向他表白希望與他一起;可惜現在已不見這劇照。 

 

故事背境 是   很有戲劇性 與 自己很感興趣 的  「玄武門之變」,感覺 拍攝上有些  「穿崩」;像 開場不久,石彥生 與 奸角 霍達 (李世民 下屬 武將) 一起競射 鹿時 的箭,感覺 離弦的箭 是輕飄飄的,並無任何張力;中場 石彥生 出家後 被下屬 出賣 行踪,被捕殺時 令在一起的 公主紅萼 無辜死去,嗔怒如狂 的 石彥生 從後 騎馬追上 騎馬逃走的叛徒,一刀將叛徒的頭斬下,背著身 騎著馬 的叛徒 明顯是個假人;但 瑕不掩瑜,「穿崩」對整套電影並沒有太大影響。

 

另外,服飾 明顯是 中國古裝 與 莎劇 服飾 的混雜,就算是  編劇 或 原作者  夫子自道,覺得自己的創作 可與 莎劇 相比肩,我亦覺得值得支持。



諷刺的是 不仁不義 的政權 沒有如 石彥生 所願 短期內瓦解,而他卻成為 叛徒、反賊,真相 亦永難說清;紅萼 死後,出走 西域 或 扶桑 的可能 亦再沒意義。



後半部 是 石彥生 逃至 荒山破寺,留下,被 老和尚 鉗鎚、逼迫、鍛煉 而 悟道;可以看到 編 與 導 對 禪宗 的 修行 是 有很深入的 了解 與 心得;印象中  胡金銓 導演 的電影裏 有一些禪宗 對話 或 場境;或 近年 日本 的一套電影 「禪」,講述  曹洞宗 宗匠 永平道元 到 中國 (南宋)  隨 天童如淨 學法 與 回國宏法的過程,卻是難以卒看的一套電影;能將 禪宗  修行 破結 悟道 的過程 拍得如此 淋漓盡致 的電影,至今仍未看到第二套。

 













 

煙花匯演 南丫島 撞船慘劇 的 罪魁禍首




人們都認為 肇事 船長船員 要負上最大的責任,疏忽魯莽 駕駛船隻 互不相讓 導致撞船意外慘劇的發生。我同意他們要負上很大的責任,但我認為 最大的罪魁禍首 是 導致 與 決定 今次 煙花匯演 押後一小時、由 晚上 8:00 改至 9:00 的 權貴、官員們。





公眾活動的舉行 背後 都需要很多不同的 公共服務 與 政府部門等 支援隊伍 的值班配合;這些提供服務的人們的 額外 繁忙工時,要由晚上 8:00 再延遲一小時至 9:00 以後;疲勞怠倦下 與 夜幕低垂下 人的 警戒性 與 容忍度 都會大大降低,發生 疏忽、意外 與 糾紛 的機會 亦會大大提高;亦因此以往政府 都會將 煙花匯演 定在 晚上 8:00;早些 可能天還未黑,晚些 實在是並不適宜,對公共服務提供者 是再延長 與 增加額外的 工作負擔,亦影響市民的正常生活作息。
 
 

如果連這些考慮都沒有,「執政者 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實在只是 口號 與 諷刺;民眾的福祉 是全不在心上、全不在考慮之列。

晚上 8:00 煙花匯演 已有多年歷史,行之順暢,為何今年 今次 新政府上場後 第一次 煙花匯演 要改至 晚上 9:00?

是太座? 是長官自己? 要求 不匆不忙 悠閒地 享用完晚飯,才去觀賞 煙花? 是西環的 太上皇 要求最好遲一小時? 總之,掌管民政的前土共 為迎合長官意志 或 其它 “原因”,改變了 十多年 行之順暢的 慣例,將 煙花匯演 押後一小時。







公眾假期 晚上八時多,一向被認為是 “常開得很快” 的 南丫四號 船長 更沒耐性、更不讓人,遇到較大的 海泰號 也不讓,我會快過你!你唔讓、撞到船尾你 “冇道理”!海泰號 船長的 容忍度 亦隨著入夜、疲勞倦怠 而消失,應該你小船讓我大船,你唔讓我都唔讓,睇吓邊個冇道理!結果撞上 南丫四號後截;如果當時 不逃避、接受犯錯的現實,不馬上抽走,南丫四號不會馬上急速入水沉沒,船上乘客 會多些時間與機會 在船沉以前逃生,、、、,總之,慘劇發生了。





我覺得 導致 與 決定 今次 煙花匯演 由 8:00 改至 9:00 的 有關人士、權貴、官員們,應該現身,向市民鞠躬道歉謝罪!

唉!當然是癡人說夢、、、。

Lai Yin 師兄說:「但願所有遇難者安息!」

我說:「遇難者 已矣,回歸大道,回歸自然,與萬化溟合、安息;
只是在生者的創傷苦痛,卻是難以撫平。」






昨天翻閱了一下《禪宗指趣》,無意中看到引用《五燈會元》一段 馬祖道一 禪師 座下 盤山寶積 禪師 的公案:

幽州 盤山寶積 禪師,因於市肆行,

見一客人買豬肉,語屠家曰:「精底割一斤來!」

屠家放下刀,叉手曰:「長史!那個是不精底?」

師於此有省。

又一日,出門,見人舁喪。

歌郎振鈴云:「紅輪決定沉西去,未審魂靈往哪方?

幕下孝子哭曰:「哀!哀!」





師身心踴躍,歸舉似馬祖,祖印可之。












古代 新婚婦女 服食 的 中藥



書聖 王羲之  的兒子 王獻之(344年-386年)亦是書法大家,與其父 被後世 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 的一幅書法作品  「地黃湯帖」,又名 「新婦服地黃湯帖」,真蹟 已經失傳 ,現只存   唐 摹紙本,日本 東京 台東 區立書道博物館 藏:






句讀如下:

「新婦服地黃湯來 ,似減,眠食尚未佳,憂懸不去心。君等前所論事,相比及。謝生未還,可爾。進退不可解,吾當書問也。」

王獻之 的 新婚妻子 服 地黃湯 以來,瘦減,胃口 與 睡眠 仍不隹,症狀未有緩解,所以心中憂慮懸掛、、、。

 

關於 地黃湯,見《聖濟總錄》卷一五一收載:

生地黃(切,焙) 60克,黃芩(去黑心)15克, 當歸(切,焙) ,地榆(銼), 柏葉(炙),艾葉(炒)各45 克,伏龍肝 ,蒲黃各60克。

用法:上八味,粗搗篩。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同煎,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主治:婦人血分有熱,月經不斷,綿綿不已。

 

古代婦女 大多是 十多歲,廿歲前 成婚,如果新婚後 月經不斷,綿綿不已,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 醫療條件下,確實是 令人 「憂懸不去心」。



一千六百多年前 的 古人 與 現代人 所服的中藥 ,劑型 或 煎法 可能有異,本質上 並無分別;亦只有 偉大 與 博大精深 的 中國文化,才可讓 身在其中 的我,作為中醫的我,看到這幅書法作品時,有 「千年如已過的昨日」 之嘆。



中醫 講究的是 天人合一  的 整體治療,直線因果式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的治療 在複雜的人體 往往不能奏效;以上便可能是一個好例子;血分有熱,月經不斷,綿綿不已,便直線因果式地 用 滋陰血涼血止血 的 地黃湯 治療,結果並不好。



由古至今,中醫 學習者 眾,入門 或 得其要者 寡;世家大族 如 王獻之 所得到的 中醫服務水準 亦 只是如此而矣;但一千六百多年前 中醫 應是主流 與 唯一的醫療體系,王獻之 並無其它選擇;但今天 中醫 已非主流,淪為另類;業者 唯有努力修行,發揮中醫療效,解決 現代醫學 難以根治 或 解決的 眾多頑疾,才能令 偉大的 中醫文化,重獲應有的 重視 與 地位,更好 更有效地 服務人群。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李商隱 “錦瑟” 的解讀



最近翻閱了一下 臺灣 聯經 出版 的《抒情的境界》,是一本早期臺灣學界 的文學論文結集,頗受歡迎,多年來重印多次;其中一篇 “形式與意義” 引用了 唐朝詩人 李商隱 的一首名作 〈錦瑟〉,略說了七言詩表達形式的豐富性,但對於 〈錦瑟〉 的內容解讀,卻沒有提及。





李商隱 生不逢時,是中晚唐人;記得〈錦瑟〉 自小讀過多次,覺得意境高遠,音韻動人,很是喜歡,但卻是不甚明白;李商隱 的詩很多是含義晦澀,不太好解;這詩被視為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  “此情可待成追憶”  更是千古名句,但亦是他眾多難解詩之一,自古至今千多年 各有各的解讀,卻都無甚說服力。





 

這次實在心有不甘,如此優美,流傳過千年的不朽之作,到底想表達些什麼?千多年 竟知音難覓,李商隱 泉下有知,肯定大失所望;實在很想解個究竟,想明白 李商隱 費煞苦心 到底想表達甚麼? 於是翻看 金性堯 注 《唐詩三百首》的解釋,唉,大失所望;翻看 葉嘉瑩 的 《好詩共欣賞》,解讀的篇幅很長,卻是更令人失望;再翻看一些 李商隱詩 全集 之類 的解釋,都說是難解詩之一,自古莫有定論,只能略列各家的解說,但都是沒有說服力;有說 宋 詩詞大家 黃庭堅 讀後亦覺難解 於是向 蘇東坡 請教,結果似亦是不得要領;清詩人 王士禎也說:「一篇錦瑟解人難」。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颱風徘徊 的燠熱晚上,環保也只好暫時擱下,開了冷氣,泡一壺 剛買台灣產的 凍頂烏龍茶,頓時 涼風霎霎、茶香妙韻、舌底回甘,腋下生風、一下子靈光閃動,但覺自古以來的學者,都從 正經八股、遠離人性原點 的角度 去讀這詩,肯定難解;好的詩歌、不朽的詩歌 都只能是人性真情的流露。






歷來注家 更是無一例外、人云亦云地 錯誤解讀 第一句,令至一開始 便誤入歧途。

所有注釋都 錯解、直解 作 “錦瑟為何 無端、無緣無故要五十弦?”

詩題是 〈錦瑟〉,錦瑟 典故 見《史記。封禪書》: “泰帝 使 素女 鼓 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






非常清楚,瑟 以後是 二十五弦,詩人 一開始 已是說 一分為二 的二十五弦 無端 再合二為一!

人生聚散無常,佛家當然從 因緣際會、緣聚緣散 作解,但常人卻易作 無端 解,所以,






錦瑟無端五十弦”:

詩人一開始 已是預設 破其瑟 是一分為二,陰陽分隔是常態,合二為一 是陰陽和合;看似無端、 亦似是命中注定的 男女 相聚、交合,是難得之際遇;


一弦一柱思華年”:

思華年 當然是 人的思憶、回想自己 風華正茂 的青蔥歲月,  “一弦一柱”  隱含  “一柔一剛”、 “一發聲一木訥”、有 少女少男  的意思;


莊生曉夢迷蝴蝶”:

莊生夢蝶,不知是 莊生夢蝶 或是 蝶夢莊生,曉夢 當然是年青時的夢;明顯是描寫 少男在情愛之中、如夢如幻、情境交融、忘失自我 的狀態;


望帝春心託杜鵑”:

望帝、杜鵑,杜鵑啼血;春心、少女的情懷,比喻在情愛之中 少女付託出自己 的 堅貞與專一;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李商隱 的前輩 元稹 (779 - 831) 〈離思〉 五首之四 已有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之句;月明、日暖,這兩句 如夢如幻地 描述 少男少女 相會相交 的 澎湃、濕潤 與 熾熱;


此情可待成追憶”:

少年時 無論是如何 真摯誠意 的情愛相交,客觀環境不能令至開花結果,都可以等待成為日後 緬懷無限 的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少男少女 成長時 憧憬 與 渴望著 似是難以期及的男女相會相交、親密的愛戀交歡,一旦夢境成真,都會有 迷惘、惘然、不知是真是幻、如夢如化的感覺,所以 “只是當時已惘然”。





所以我說,這詩是 詩人 回憶自己 少年時 初試雲雨情 的緬懷與追憶。





李商隱 (813-858),字 義山,號 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詩人,在生 45 年。原籍 河內懷州 (今河南沁陽),袓輩遷滎陽 (今河南鄭州)。曾自稱是 皇族同宗,但自小貧困,希望能出仕解決生活困境,但仕途波折坎坷;837 年 24 歲 成婚,據學者們推斷 李商隱 之前 有豐富的愛情體驗。現存李商隱的詩作 約近 六百首、愛情詩 佔其中的 百多首;並且,唐代 的 男女關系 在歷朝算是開放的,不從這現實的角度深入去解讀 李商隱詩 無疑是自造障礙。





小時看 老夫子 漫畫 常有以 “無題” 為篇名的,可能畫者 王澤 亦有讀 李商隱詩;李詩 有十七首 以 “無題” 命名,其中十六首是寫男女愛情。






引 李商隱 一首 “無題” 詩 作結: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