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堂 中醫診所

本生堂 中醫診所

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長假期 開始


明天開始休假,自 28/3 至 6/4。
7/4 星期二 照常開診。
預祝 長假期 平安快樂!



喜歡看國內新聞網站,內容無論廣度深度、文化內涵……似是多姿多彩。今天分享其中一篇頗有同感的文章:
QUOTE

“贵大校长:学太早是在毁孩子
[摘要] “我们过早扼杀了孩子对科学的向往”,请让孩子正常的成长。
全国人大代表、貴州大學校长 郑强 曾被网友称为“第一愤青教授”。他是2014西部高校校长唯一“中国好校长”称号获得者,也是2014中国教育变革人物全国高校校长唯一获得者。日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人问我为什么中国没有那么多人得诺贝尔奖,那是因为我们过早扼杀了孩子对科学的向往。我说中国的孩子不是学得晚了,而是学得太早了;不是学得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不是学得浅了,而是学得太深了
談高考(課程)改革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过时
记者: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在您看来教育改革的目标目的究竟是什么?
郑强:在研究讨论高考改革的时候,我要说一句话,“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这句话没有过时。如果我们以教师的感受去面试自主招生,那么农村的孩子、边远地区的孩子,他们能像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的孩子从小到少年宫学钢琴、学外語(課程)吗?能像他们这样能说会道吗?他们看到摄像机就怯生生的,难道说我们分数降低点就看他们的表现,他们能录取吗?孩子的素养不能用一次分数来衡量,不能用一次大学的面试来决定。现在,山沟里的孩子只有考一次分数的机会,而我们要做的事是改变高考分数的评价价值。同时还要改变大众的思维,其实读中专、没上大学的孩子同样可以有幸福人生,父母不要认为高考才是终身的评判。
我跟贵州大学的孩子们说,要鼓励穷的孩子、高考分数不太高的孩子,我经常说一句话,“考上名校把吃奶的劲儿用完的孩子未必有戏”。我在北大、清华敢讲这句话,基本上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吃奶的劲儿都用得差不多,“考上贵州大学现在开始用劲吃奶有望成才。
记者:您认为高考是我们当前相对公平的一种竞争方式,那么教育公平和对于培养有特色的人才之间有没有需要折中和综合考虑的地方?
郑强:高考制度大体全世界都有,都要看分数。但要做一些综合的调整,我可能要得罪一些外语教授。外语实际上是一个工具,学了英语(課程)到美国或英国当人上人的,我想泼冷水了,他们可能连工作都找不着。你凭着英语可以在美国混一个头面?不可能!我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也是化学教授,但是我越来越感受到,我们能够做出科学来,实际上是跟文化有关系的。
要讲高考改革,我觉得余地很大,我们叫权重,我个人认为语文对中国文化、传统、历史的了解可不是开玩笑的事,要强调学语文。虽然我能说英语、德语,我个人建议高考改革要加大国文、中国历史考试的份额和比重。这是我的个人意见。
谈教育新常态:“我们过早扼杀了孩子对科学的向往
记者:现在都在说“新常态”,你觉得教育的“新常态”应该是什么?
郑强:什么是教育的新常态?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沉下心,学术要慢慢做。我当然达不到孔子传道的程度和思想,但是我为什么到每个中学去演讲,我希望校长和中学老师受我的影响,教育不是为了出人头地,也不要认为出人头地的人就体面,如果全民有这种认知就不在乎高考的分数低和少的问题。
有人问我为什么中国没有那么多人得诺贝尔奖,就是因为我们过早扼杀了我们的孩子对科学的向往。
我说中国的孩子不是学得晚了,而是学得太早了;不是学得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不是学得浅了,而是学得太深了。就跟庄稼一样,不该成熟的时候就没办法成熟。把大学里面研究生该学的东西在中小学都学完了,然后就说成熟了,这是摧残我们的孩子。
一个国家大学水平高,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是水到渠成,反之培养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代表这个国家就怎样。你连马桶都做不好,还说啥呢?
所以我说,如果你要讲中国改革出现的问题,新常态也好、实事求是也好,都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我作为大学校长也倡导一下,如果我们的中小学要改革,我希望再加大体育和艺术的教育,一个人的精神是要靠身体来支撑的,一个人再伟大病了也不行。

 UNQUOTE




最好的教育似是 培養良好生活紀律習慣,日常生活自我照顧能力,引發興趣、讓學習者自發追尋……師資、書籍、資料 在傍作為引導、參考……讓追尋者自己去諮詢、發掘……

如古時童子…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現在似已沒有了);入孝出弟、謹信愛眾親仁(道德教育也不似是現在教育的重點)……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似可理解為看到有發展傾向、有興趣、然後開始學習)……
學習的樂趣 是自生至死 最主要的樂趣來源之一……
好奇心、追求興趣的個性應是人人本具的,但似容易被錯誤引導、逼迫奴役所摧毀……
根據《論語》〈述而〉,孔子 的夫子自道是:「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似也是為自己的興趣學習而 發奮 與 快樂。



30min Loop of Beethoven's 7th Symphony mvt II (A=432Hz)  




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煙雨江南




長假在即,今天分享國內新聞網站看到的一輯如畫的江南美景與詩:

 
 
煙雨江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宋祁《玉楼春·春景》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南宋)朱熹《春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元代)白朴《天净沙·春》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宋)苏轼《蝶恋花·春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关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关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宋)晏殊《破阵子·春景》
 
 
 

Bach Notebook for Anna Magdalena Concerto die liebe Minuet in G major, BWV114  





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政客 與 政治家



政治黑暗動盪、戰亂、人口密集、財富分配不均,生產力相對落後……令近數百年來中國東南沿海都有不小人漂洋過海,移居東南亞,有些甚至是被 “賣豬仔” 到海外當廉價勞工……







中國人傳統的勤勞智慧、家庭觀念,令很小移民會仍然貧困超過三代;強人的家庭似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移民第一代多是勞動階級並非知識份子,對傳統文化的承襲理解也似僅限於家庭倫理方面……為了在異地求生,移民都會是實用主義者……盡量適應……溶入當地社會。


在新加坡仍是英國殖民時代,強人已是接受近全英式的教育……似已沒有太多中國傳統文化因子……在日治時代,儘管曾被憲兵掌摑毆打,後來似也有學習日語,為日機構工作……骨子裡反共,卻會與共黨合作,獨立之後根除本土共黨……親美、強國崛起後長袖善舞於兩者之間……


有評論節目主持人批評強人是政客……


我對政治了解有限,但感覺 政客 是空講或承諾美好的政治理想圖象前景,選票到手上臺後卻無能兌現甚至一塌糊塗……


政治家 卻似是有政治遠景,並能實際上有能力帶領人民付出最小代價到達……我覺得強人絕對是政治家……為小國數百萬人謀求最大福祉並能基本達到……


儘管新加坡的政治環境並不理想,但強人似已是在他能力與認知范圍以內做到最好……





民眾是易受蒙騙與愚弄的,西方式簡單一人一票的民主似已是百病叢生……





可能他晚年也有想過,傳統儒家的政治道德理念、法治、清廉有效政府、精英管治……加上某程度上的民主選舉監察會是理想……


祈望他的後繼者在自由開放社會與民主選舉方面能再走出堅實的一步。




Heifetz The last recital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肺炎病逝



這兩天最多人討論的似是 新加坡 的政治強人 肺炎病逝,對他最主要的印象來自多年前應是港台攝製傑出華人系列的電視記錄片。




移民新加坡的華人第四代,生長在富裕並有良好教育的家庭,留學英國劍橋,畢業後成為執業律師,之後從政,開展波瀾壯闊的一生……




印象中很喜歡多年前人口仍約三百萬的新加坡……記得一次在 Orchard Road 文華酒店附近不遠的公園看見一群小學生聚集,毫無掛慮地笑容燦爛,令我大為觸動,這是在香港難以看見的面容,似沒有比完全開心燦爛的小孩面容更能打動人心……


這似是生活穩定,父母家庭並無太大的壓力下成長的小孩才會有的面容。





所謂著名的牌檔美食並不吸引,高檔美食卻比香港更廣闊;中外美食兩地似並無太大差異,但傳統的星馬、星馬中混合、印度的美食卻比香港地道美味優質得多。


如果近年自我審查歸邊令香港傳媒大大失色的話,當地傳媒便似被閹割封鎖般令人窒息;稍敏感的知識份子似很難可以接受與長期存活其中……政治上小數精英專權,普通人難以參與或反映所需……因此每年都有為數不小的向外移民,多是到天氣相對和暖的澳紐或美西加西。


並無社會政治理想純粹嚴刑峻法的極權體制如秦始皇朝崩潰於頃刻之間……儘管以民主自由理想立國、發展出全球最輝煌的政治經濟科技社會,但兩百年間理想仍被寡頭壟斷金權政治所腐蝕至步履蹣跚……


新加坡經濟發展成績驕人,但一個純粹經濟掛帥並無社會政治理想的社會似亦會是無以為繼……


強人晚年提倡中文與儒家文化的重要,與曾反對開賭場……目光遠大……但繼承者卻更著重於經濟發展……





成長於傳統華人家長式家庭,接受近乎全英式教育,這些混合背景都表現在他管治的社會實況上;儘管看到傳統文化理念對社會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但對中文與中國傳統文化認識與接受似是有限……




似並沒有接受中醫治療,如之前多次網誌提及,老年肺炎病亡非常普遍;主因常是外感流感引發,主流治療以退熱消炎為主,退熱令病邪深入引至肺炎……強力消炎藥常令年老體弱病人肝腎心肺衰竭而亡……


如果對中醫有多些了解,能一開始接受中醫治療……似有比之前香港影視大亨更強的先天體魄、更正常檢點的婚姻生活、更大得多的事業精神成就感滿足感……似應完全可以繼續存活至百歲以外。




Leoš Janaček: 2 Orchestral Works (1/2: Idyll - Otakar Trhlik: Ostrava Janaček Philh. Orch.)  




Leoš Janaček: 2 Orchestral Works (2/2: Suite op. 3 - Otakar Trhlik: Ostrava Janaček Philh. Orch.)  




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東坡 與 禪



蘇軾(1037-1101) 近千年來一直是很受歡迎的天才型文人,最近在國內新聞網站看到他的詞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大江東去…》入選古今最受歡迎的三十首詞。





唐宋是中國禪宗的黃金時代,文人大都與禪僧往來與習禪,蘇軾也並不例外;可能興趣太多、涉獵太廣,似並沒有太多實修……與現代人頗類似,是理智上觀念上明白佛理,但現實生活中卻難以實行。


才華招妒忌,蘇軾更似是心直口快、口沒遮攔的人……仕途並不順利,常有文字似是暗諷朝政……結果 1079 年 42 歲有類似 “文字獄”、“文字入罪” 的所謂 “烏臺詩案”……幸免一死後被貶黃州,這似是人生的重大的轉折……


在黃州城東購廢地耕作並築 “東坡雪堂”,自號 “東坡居士”……在貧困的生活中仿古法改良烹調豬肉、被名為 “東坡肉”……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寫於 丙辰(1076年),標題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弟 蘇轍 1039-1112)”。


念奴嬌。大江東去…》寫於 1082年,標題 “赤壁懷古”,赤壁古戰場遺跡在湖北,東坡所游是黃州(湖北黃岡)的赤鼻磯。





被譽為 “天下三大行書” 之一的《寒食帖》在黃州書寫,全稱是《黃州寒食詩帖》,現藏於 臺北故宮博物院。


在黃州與雲門宗禪師 佛印和尚 往來……東坡似是自持才智過人,修持禪學也應該很快得道開悟……似常暗與佛印比較角力……流傳一些趣事卻是反映東坡對佛理是知多行並不得力。


其中常說的是 東坡自覺已經開悟,於是作了類似悟道詩,自稱…八風吹不動……八風指 稱譏毀譽利衰苦樂,派人送給佛印,似是希望得到認可,但佛印只在詩上批寫 “放屁” 兩字送回;東坡似覺受辱,羞怒過江與佛印理論……有說東坡在舟上已見佛印在江邊等候,頓時醒悟…後來佛印回贈諷刺東坡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另一說 東坡在佛法修為上,著著落後,似是不自覺地心懷不憤,一次譏笑佛印似一堆牛糞,但佛印反稱東坡似一尊佛,回家後心有疑惑,告訴蘇小妹(考證似並無其人),小妹解釋,心中有佛,所以看眾生如佛,心藏污垢,看世間亦復如是,所以這次又輸了。


故事似是虛構,但亦反映實修的不易。




「文窮而後工」,文人似是沒有苦難便難成大器;也有工詩文的僧人,苦難經宗教修煉消解之後,意境已不在俗世之中,會令人有出世之想,卻難令人有大感動與共鳴。


蘇軾 理智上 “得道” 與 同時實際生活上仍在悲歡離合跌蕩之中 似可在作品中略有所見……


引用《華嚴經》句的詩作:

孤雲抱商丘,芳草連杏山。
俯仰盡法界,逍遙寄人寰。
乃知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若人了此言,地獄自破碎。




他的著名詞作《江城子》,標題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乙卯 是 1075 年: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Barenboim plays Mendelssohn Songs Without Words Op.102 no.4 in G Minor


 

Ashkenazy plays Chopin Nocturne in C sharp Minor (No.20)  












左半為 黃庭堅(1045-1105) 寫的跋,黃與東坡似是亦師亦友,是所謂 “蘇門四學士” 之一;詩與東坡齊名,並稱 “蘇黃”,書法與東坡同是 “宋四家” 之一。




 

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

佛經中 動人的故事



最近週日共修聽到一熟識的故事,想起之前在 Yahoo Blog 的一篇網誌、2012.5.25《佛經中女性的動人故事》,令人對佛陀所說 “無常是苦” ,樂在苦中,人因 “業力” 、“無明”、“愚癡” 、不由自主、身不由己 所引生的悲苦 會有更深切的體會,引錄網誌如下:


QUOTE

最近讀一些 南傳佛教 的書,又看到 原始經典中 經常被引用的 兩個有關女性的動人故事;是悲傷感人而又美麗的故事,覺得完全是可以拍成美麗的電影;稍加修飾轉錄如下: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 死亡、親情 與 哀痛,主角是 佛 在世時期 古印度的一個富裕人家的年輕媳婦,名叫 趐舍憍答彌 (Kisagotami),因珍愛 如寶貝、如命根 的稚齡獨生子 夭折病死 而悲傷發狂,抱著兒子冰冷的屍體走到街上,沿家逐戶到處求問尋找能醫治孩子的人。










街上的人都被這情景打動而哀傷嘆息,但實在是無能為力;最後有人告訴她,祇園精舍 (Jetavana) 的 釋尊 可能可以幫助她,於是她便抱著孩子去找 釋尊。










釋尊 靜靜地 看著 趐舍憍答彌 說:「婦人,若要醫治這孩子,需要芥子;妳到街上要四、五粒回來,不過,這芥子一定要向從沒有過死人的家要回來才能用。」

於是瘋顛的 母親到街上沿家逐戶求問尋找芥子,雖然芥子很容易找到,每家每戶都有芥子,但並沒有一家 家中不曾有過死人,每一家都有過親人逝去的傷痛經歷。

她終於無法得到芥子,最後回到 釋尊 面前,看見 釋尊 安靜睿智的容貌,剎時領悟到 釋尊 所說的意義,有如夢中覺醒,於是把冰冷的孩子安葬,然後回到 釋尊 跟前,成為佛弟子。









第二個 是在 性空大師 (Ven. Dhammadipa) 講解 《大念處經》的著作 《念處之道》中闡釋 四念處 是超越 憂悲苦惱 之道時 引用《法句經》的註釋書中提到 悅行 (Patacara) 的故事。






悅行 是王舍城某位富商的女兒,她與家裡的男僕相戀,但父母無法接受,認為女兒應嫁給富貴人家才行。於是悅行與戀人離家私奔到遠方,住在茅篷,她的丈夫每天上山砍柴維生,過著簡單的生活。

不久她懷孕快要生產了,由於家裡太窮,沒有人手可以幫忙,於是她決定回娘家待產,但是丈夫不答應,怕她的父母不讓她回家。分娩的日子近了,她趁丈夫上山砍柴時不告而別。丈夫回家後看不到妻子,便去追她,她只好與丈夫回家,半途在森林中產下孩子。

過了一年,她又要生第二個孩子了,同樣請求丈夫讓她回娘家生產,丈夫還是不答應。於是她自己就帶著大兒子上路,丈夫隨後趕來,終於追到她。









那時突然下起暴風雨,丈夫拿著斧頭四處尋找可造遮雨處的材料,沒想到卻被毒蛇咬死。她在風雨中辛苦的產下孩子,未見到丈夫回來,就帶著兩個兒子上路。在路邊看到死去的丈夫,一邊哭泣一邊繼續行程。

一行人來到河邊,由於大雨暴漲,小溪變成大河,水流湍急。

她先把大兒子放在岸上,背著小兒子渡河,將小兒子放在對岸後,再趕快回頭接大兒子。這時老鷹看到小兒子像塊嫩肉,就俯衝而下把他抓走,她在河心看到了,便對著老鷹揮手大喊「咻!咻!」,想趕走老鷹。大兒子看到母親揮手,以為是對他招手,於是冒險涉水,當場被河水沖走。

死了丈夫的悅行,眼看二個兒子都死了,她非常悲傷,決定繼續回家。還未到王舍城,在路上碰到從王舍城來的人,就問起她家裡的消息。他們告訴她不幸的消息,昨晚的暴風雨吹倒了她娘家的屋子,倒塌的屋子將家人都壓死了,親友們正在火葬台將屍體火化。她一聽到這消息,當下便發瘋了,扯下自己的衣服,裸著身體,披頭散髮地 在城中到處狂走。

偶然的機緣,當她經過祇園精舍時,佛陀 正為眾弟子開示,她看到 佛陀,內心立刻深受感動,很自然地走近想要禮 佛,比丘們欲上前阻止這瘋女人。佛陀 說:「不要阻止她,讓她來我這裡。」然後 佛陀 便為她說法。

佛陀 說:「遭受死亡逼迫者,父子親朋非憑藉,其他親近者亦然,無一真正歸依處,明智持戒諸佛子,即應勤修涅槃道。」(《法句經》288-289 偈)。









她並非普通人,過去的波羅蜜 已然成熟,聽了此偈頌便開悟、得 須陀洹果。她出家成比丘尼,佛陀 教導她 觀照五蘊無常、苦、無我的本質。她精進用功觀照生滅無常,因為她在過去佛的教化期中,已聚集所有的功德,於是很快證悟 阿羅漢果 與 四無礙解智。這是依四念處而修行,經由對無常、無我的了解,而遠離悲傷的故事。

UNQUOTE









故事令人想起 蘇東坡 的一首詞《定風波》,蘇軾 被貶官 黃州 (今湖北黃岡縣) 後,郁悶失意……一日途中遇雨……寫出這樣一首詞,詞序說: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人生悲苦盲動的絢爛似都會歸於沉寂平淡。



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by Bach




 
 

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

春分 與 無常



今天是 二十四節氣 的 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大地開始漸暖,Google 首頁今天也用了 花與蜜蜂 來表達春分的生機蓬勃:



2015 春分



沒有無常、大地難以回暖,也不會有春分;從現代的角度,如果不相信輪迴,無常是苦 的說法似並不全面。


如果不能體會無常變化所帶來的痛苦與希望,而執取喜樂順境,或不願面對苦惱逆境,那似是愚痴、無明;如果說 「無明是苦」,可能會更全面;但如果是像部份現在 禪修 被去宗教化般,沒有輪迴概念前題背景的佛法也並不完整……



如果像 物質能量恆守定律 般、心識記憶靈性精神也另有恆守定律,那輪迴之說似並非天荒夜譚…



也有 六道在現世之中 的說法;心智精神禪定的悅樂 似是在 天人 境界,嗔怒 似是 阿修羅 境界,貪欲而不可得 似是 餓鬼 境界,食色感官慾樂享受至上 似是 畜生 境界,肉身受苦與被傷害 似是 地獄 境界……

人的境界似是苦樂參半、可苦可樂?但似有選擇的自由;是苦是樂除了物質環境因素外,行為與能自主的內心境界似是最為關鍵,這似亦是佛家與其它各宗教的修煉所在。


佛家的說法是 人 比 天人 更可貴。

人 因有苦而會努力修行解脫,天人 常樂、但福盡後卻會重墮輪迴之中。



2014.4.17 網誌《撒馬利亞婦人》談到 活水 的故事,喜樂似與活水有關、與身外物無關……


曾在利雅德看過一本注釋本可蘭經《Quran》,序中應是年老的注釋者提到多年來終於省悟內心的喜樂苦惱與身外物與環境並無關系……令人悚然感動……


聖經 路加福音(17:20)提到:「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神的國是指永恆喜樂的天國、天堂?



閱讀音樂……似也是天人的境界。





Bach,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organ






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小眾的苦,大眾的喜樂



著眼於大自然孕育生命的喜悅,在富饒的華夏、儒家道家追求天人合一,儒家更追求人倫社會的和諧,發展出東亞著重人倫之道的文化。 



同是著眼於大自然孕育生命的喜悅、在近東貧瘠地區、一神教追求超越的與造物者、神的溝通與和諧,結合希臘的思辨理智文化而發展出現代的西方文化,成為主流。


佛家似沒有著眼於大自然孕育生命的喜樂,卻是著眼於生命物競天擇無休止天生命定不能自主不自覺的競爭與盲動演化所衍生的苦痛……




更立志要終止這苦痛,因而對人生命內藏的心識有不比尋常的探究,成就了不假外求、自力的、高效的、離苦得樂的佛法心識理論實踐體系,似是其它宗教難以比擬的……



人追求快樂盼望的天性加上西方文化是主導的影響令一神信仰主導全球;一神信仰如 猶太、耶、回 等在全球近 70 億人口中共佔約 39 億人。


儒家信仰者約 4 億人。


印度教追求人與大梵天結合的和諧喜樂最終重奪地區主導,信仰者約 10 億人。


佛教信徒約 5 億人,但其中有很大部份是近似一神信仰的淨土信仰者,真正探究佛學理論與修行者更似是只有小數,實在是曲高和寡。



似是能享受天人合一、受造物的喜樂,同時又能看穿「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冷眼旁觀的道家信仰者更是小得離奇。





Vivaldi - Concerto for Mandolin in C Major RV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