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堂 中醫診所

本生堂 中醫診所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早上在車廂電視隱約看到一段 Unicef 的黑白短片,一個瘦削呆板似是中學生坐著做不斷遞給他的工作功課之類……

…很能引起共鳴觸動人心……可能是最新製作,網上還沒有找到,只找到稍類似的:


UNICEF HK Children's Right to Play PSA (85 sec.)  




UNICEF HK 'Believe in Zero' Promotional Video





兒童權利當然還包括 親子團聚








想起昨天在新聞網站看到一篇文章:


只为好玩:这就是Linux之父的成功学

你了解Linux之父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吗?如果你和我一样,在大学课程或者其他地方见过这样一段语焉不详的文字:Linux是一款流行的操作系统,由芬兰大学生林纳斯在1991年发布。那么《只是为了好玩》这本书非常适合你。

整本书除了揭秘林纳斯究竟是怎么样成长为一个大神之外,还解决了我个人的一个困惑:为什么芬兰总是不紧不慢,不急不缓地交出一款款让互联网人为之倾倒的产品?无论是诺基亚,还是你手上经久不衰的部落战争(Clash of Clans),愤怒的小鸟都堪称经典,而且他们都来自芬兰。

林纳斯在大学期间就推出了Linux,堪比当今90后创业的风潮。要是林纳斯在这个时代,且出生在一个“大国”,估计Linux就不是今天这样的状态。按照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他的畅销书《异类》(Outlier)所言,这类成功者大都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把这种“成功学”放到林纳斯身上,倒也适合。

林纳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我相信这与生俱来的幽默感是抵御芬兰寒冷的基因所致。他开篇第一句是:“我小时候长得很丑。”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他自己描述:"我有一个祖传的大鼻子,据说眼镜可以让鼻子显得小一点,于是我就带上了,任何时候都不摘下来。"

他最早接触电脑是因为外公是一名统计学教授,希望引领他通过计算机学习数学,这是一件描述起来稀松平常,但在1981年可不是那么普通的一件事情。第一当时家用计算机还是稀缺品,第二是12岁的男孩子没有沉迷于其他事物,而是专心地在计算机面前一次又一次编写代码,而且这个状态持续了很久。按照书中描述,林纳斯整个中学时代和大学时代都是在电脑前度过,而且自述是一个彻头彻底的“呆子”,只有在电脑前才感到无比快活

光是这10000小时的训练还不够,随后还有更多的好事等着林纳斯:

1.1987年,林纳斯攒钱买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并开始自己编写程序。

2.1990年赫尔辛基大学拥有了它第一个Unix操作系统,林纳斯为之着迷。

3.1991年,林纳斯分期付款买了第二台电脑(当时是386电脑,这点非常关键),接触Minix系统并因为该系统并不好用,启动了个人项目:编写自己的终端仿真程序,于是Linux的原型诞生了。

4.1991年,林纳斯加入了Minix的新闻讨论组并放出自己在做一个终端仿真程序的消息,吸引了一部分爱好者的关注。

5.1991年9月,Linux的0.01版本发布,早期名字叫Freax,在阿里•莱姆克的建议下叫做Lniux。

这几年描述下来真是一帆风顺,但林纳斯的付出颇多:"这花费了我大量的精力:编程——睡觉——编程——睡觉——编程——吃饭(饼干)——编程——睡觉——编程——洗澡(冲冲了事)——编程" 这段经历极好地呼应了孟子的名句: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聊完人和,再聊聊天时。你们或许不认同这样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林纳斯在发布Linux的0.03版本时,的确有过收手不干的计划,但当时有两个意外让他继续把Linux做下去:

1.林纳斯不小心损坏了存放Minix系统的分区,于是打算真正地把Linux当成操作系统来使用;

2.不断有更多的用户发来反馈意见;

林纳斯自己坦言:"Linux所取得的许多成功,其实可以归结为我的缺点所致:1、我很懒散。2、我喜欢授权给其他人。" 这句有趣的回应,我觉得可以拿来当做热衷开源的程序员应付媒体的经典语句。关于开源之事,暂且不深入描述,我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大势所趋的时机促成了Linux的成功:

1.Linux和Minix的争论,林纳斯第一次在网上论战,Linux被更多人所知;

2.1992年春天,Linux支持图形用户界面;之后家用PC机开始大量深入到用户市场,为Linux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最后提到“地利”这点,也是回应我开头的那个疑惑:为什么芬兰对于互联网的影响如此之大?林纳斯对于芬兰的描述颇值得回味:

既然芬兰人不喜欢面对面地交谈,整个国家就成了移动电话最理想的市场……手机在芬兰能大受欢迎,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因为芬兰一直以来都能非常迅速地接纳新技术,而且芬兰人对于新技术也是信心十足。举个例子,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不同,芬兰人习惯用电子银行支付账单或处理其他银行业务。

我对于芬兰特别感兴趣,针对林纳斯的描述,我总结几点尝试解释芬兰为什么出这么多好玩产品:

•天气寒冷恶劣,室外活动颇少,大部分选择在家呆着,或花费大量时间蒸桑拿;

•强大的教育体系和福利,芬兰人的受教育率是全世界之最,而且上大学不需要缴学费;

•芬兰人对于科技的接受度普遍较强;

•基于社会福利,导致大部分人少有功利之心。据芬兰友人介绍,芬兰的游戏开发者喜欢专注做好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游戏,而非追随最大利益(当然,因为懒惰造成烂尾的情况也很多见)。

•最后一点是林纳斯书中的描述:还有人认为,芬兰的科技这么发达,是因为这个国家到处都是同性恋者。

按照上面的描述,林纳斯推出Linux还真算是“天时地利人和”。但相比其他传记来说,这本书更为自然且真实。林纳斯是非常有趣好玩的人,不仅是一名技术大神,在Linux之后还推出了Git这样改变互联网研发协作的工具,而且也是一位开始禅语频出的大神。当被问到如何阐述生活的意义,他答道:只是为了好玩(just for fun)。

正如本文评论《只是为了好玩》这本书,试图寻找所谓的成功学,其实是把一系列的偶然看成是必然。但生活的偶然还是多数。如果能找到一个目标,全力专注地投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真的“只是为了好玩”。
 
 


Beethoven Sonata N° 21 'Waldstein' Daniel Barenboim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繪本



談漫畫似有些落後,現在流行的是 繪本






繪本似是介乎 畫冊 與 書本 之間;可能是類似小學初年級的課本,但繪本似更著重繪方面多些。最近李怡先生《一分鐘閱讀》便是介紹繪本。題目與內容分別如下,很值得細看與思考:





不是我的錯

多年前,我讀到一本繪本兒童書,書名叫《不是我的錯》(DET VAR INTE MITT FEL),作者是瑞典作家雷‧克里斯強森(Leif Kristiansson)。

書的前十六頁講的是孩子的世界裡常有的集體霸凌,一名體型弱小的孩子被人欺負了,蒙著臉哭泣,誰欺負了他呢?繪圖者以極簡的線條勾畫出孩子們的小群體,讓群體裡的孩子一一站出來表白,有的說是下課後才發生的,不關我的事;有的說沒看見誰打人;有的說自己很害怕但又幫不上忙;有的說所有的人都打他,雖然我也打了,但只是輕輕打一下;有的說是別人先打的;各種理由加起來,就是「這不是我的錯」、「這不關我的事」。

第十七頁起,陡然急轉,連續數頁黑色的襯底,依序陳列出處死戰犯、大車碾人、原子彈爆炸、飢餓孩童等記錄戰爭和人類互相殘害的歷史照片,照片逐頁編排,不附有文字,作者只問了一句:「和我沒有關係嗎

作者的創作意圖極具人道關懷,大一點的孩子,順著作者從純潔的白到黑色襯底的暗黑世界,從線條的勾勒到鏡頭下真實的記錄,讓孩子們早早就深省:這種兒童時代就有的羅生門故事,到他們長大就會構成社會的災禍。
 

這是西方童書世界的其中一本。它自小就教育孩子們思考誠實與公義,漸漸認識自己做人的責任。繪本童書告訴孩子們一些重要的事。


 
 
 



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

西方國家好久以前就有童話書的傳統,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都極有名,這些童話伴著西方的孩子成長。中國有古老的寓言,有童謠,但較少童話,即使到了現代,也極少童話作家。我們小時候,看的童話都是外國作品。

現代就流行繪本童話故事,但大部分也是外國作家和繪圖者。這些繪本童書,有好多傑出作品,畫工精細,內容多元豐富,其中大量涉及公民教育的題材,而深入淺出,孩子易明易懂,不僅比教科書吸引讀者,而且更能啟發孩子小小年紀就懂得思考人生以致社會的問題。像昨天介紹的《不是我的錯》就是其中之一。

在茫茫繪本童書世界中,如何尋找好的、適合你的孩子或者你本人也喜愛的童書呢?台灣有一位繪本界的推手、作家幸佳慧,最近出了一本書,叫做《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副題是:「能獨立思考的孩子,到哪裡都能過得好」。
 

書中分別以六大議題,介紹公民教育題材的繪本童書。包括:「保護我們住的地方」,「動物,是最好的朋友」,「守護你的家園」,「女生和男生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我們不一樣」(指多元族群),「什麼叫作生而平等」。

在這些議題之下,逐本介紹有關童書的內容,讓我們在短短的時間裡,了解好多童書的簡單易明又意味深長的小故事,並可從中選擇你喜愛或認為適合你給子女閱讀的圖書。









人人生而自由

幸佳慧的童書介紹中,有一本叫《人人生而自由》,這是英國一家出版社為慶祝《世界人權宣言》發表60週年,在2008年與國際特赦組織合作的繪本。 由30位來自不同國家的插圖畫家對《世界人權宣言》30條簡易版的內容,進行圖像敘述的詮釋,許多國家都同步發行了這本書。台灣也出了中文版。這本書讓孩子們能較早就認識什麼是人權。 
每幅插圖都是以「故事情境」來闡述簡要的文字意涵。例如第一頁:「沒有人有任何權利來奴役我們。我們也不可以把任何人當作我們的奴隸」,左頁畫了國王騎在代表「我們」的人民頭上,右頁畫一個巨大的商人騎著個子弱小的人民,意思是專權政治解體後,「我們」可能因自由經濟而變成巨富,反而成為欺壓貧弱百姓的權貴。

這本書以實景圖像,讓兒童盡可能理解人權宣言的許多抽象的價值觀念。例如詮釋「我們都有做一個國家的國民的權利」,插圖將不同膚色、種族、性別、年齡的人畫在航行大海的一艘船上,進一步詮釋:人民有選擇國家認同的自主權利,如同我們有選擇搭哪一艘船一樣,而且對於權利的行使,不能限定種族、宗教等條件。









關於自由寫作的一段名言

幸佳慧的書《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分六個議題介紹許多繪本童書的內容,這只是書中的第一部分;書的第二部分是「認識繪本深刻而迷人的力量」,是作者有關童書的論述,包括「童書與文明」,「閱讀與能力」,「繪本與公民」和「公民童書作家的故事」。 在童書作家故事中,提到英國童書作家菲利普‧普曼(Philip Pullman,1946- ),因為他的《黑》系列作品被美國部分宗教團體投訴有反基督教傾向,當2010年他的新書《好人耶穌與壞蛋基督》舉行新書發表會時,有保守人士出席表達強烈不滿。普曼當場回應的一段話相當精彩,值得引述: 

你說這本書的書名讓你感到很驚嚇,我知道也了解。但這世界上沒有人有權利要求不被書名驚嚇的活著,也沒有人有權利要求過著不被書名冒犯的生活。沒有人非得讀這本書不可,沒有人非得拿起它,沒有人非得打開它。但如果你打開了也讀了,你也沒必要一定喜歡它不可。假如你讀了而你不喜歡它,那你也不必沉默以對,你可以寫信給我,你可以抱怨它,你可以寫信給出版社,你可以投稿給報紙,你也可以寫自己的書。這些你都可以做。但你的權利就到此為止。沒有人有權利阻止我寫這本書,沒有人有權利阻止它出版、被買、被賣或被讀。這就是我對這議題要說的話

這段話備受支持言論自由、閱讀自由的輿論稱道。



 
 
 
 
 
 
 





Joe Hisaishi (久石譲) - 29 Song Golden Collection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我愛漫畫



哈哈,真的太花心……樣樣都愛……






好的漫畫創作似需要一些條件……紮實的繪畫美術基礎訓練、獨特漫畫式的想象力表達能力、好的內容劇本、有效的發行環境……









香港似並不完全具備……創作者大部份似沒有好的美術基礎……有紮實美術基礎的可能會專心做傳統畫家……好的畫家也不一定能成為好的漫畫家……













香港早期的漫畫事業也很蓬勃,但水準似並不高,後期的似很暢銷的武俠漫畫、甚至拍成電影……並沒有紮實的美術基礎、沒有好的劇本內容、創作人文化水準不高……很難有發展……









老夫子、王司馬 也曾頗受歡迎,可惜技巧與內容也似頗有欠缺……現在我會追看的香港漫畫 也只有 尊子……






























Copland Appalachian Spring - Celibidache - BPO -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