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堂 中醫診所

本生堂 中醫診所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先有見解,再讀注釋?



如果說對 中醫學術 有一點點 理解的話,很大原因是 與 自己 以讀原典為主 的喜好 有關。




 



教科書 似是大師們 綜合百家而成,多似是冗長繁悶,是所謂 “大師們” 的混合 “口水尾”,可能只可以作為 學習的基礎 或 背景了解。

這亦應該與自己 好懶怕繁 的個性有關。通常一本 經典古籍,原典正文 可能只佔小部份篇幅,大部份是注釋注解之類;作為 疏懶 又自認 常有自己見解的人,往往多讀原典,真的 難以解究 才會 懷疑警惕地參看 注釋注解。

但終究,當有自己的見解後,還是需要勤力多看各家的解說,擴闊視野

再這樣看看 近現代 鋼琴大師們的演奏,似乎 二十世紀前半段 演奏者們的演奏演繹 大都很有自己的個性,與眾不同,這可能與當時資訊流通 並不發達 有關,能找到 好版本的樂譜 已經很不錯,之後只能憑自己個人的理解演繹,所以同一首作品 似乎可以有很多 不同個性、獨特的演繹。

但現今資訊極度流通泛濫,似乎一首作品 應該怎樣理解演繹,經過眾多學者的考證推敲研究,似乎都有定論,同一作品 不同人的演奏 也大多似是 熟口熟面,鮮有自己的個性。

這亦似是自己未通讀原譜,便參考其它資料、其它大師的演繹,自己本有、可能的 獨特個性、角度 很大機會 受到 “污染”,先入為主之後,便很難從新再有自己的獨特看法。

可能最終 還是要先 深入原典,加深理解,加上從心所欲的技巧,才有機會有 別有深度與個性的理解 與 飽滿細致的演繹。






分享一位提倡回歸原譜、早期 貝多芬 演繹權威之一  Wilhelm Backhaus (1884-1969)的表演:


W. Backhaus plays Beethoven Sonata No.17, Op.31 No.2 'Tempest' (mono, 195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